竹枝词九首(并引)

刘禹锡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作品简介

《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东部人口头传唱的一种民歌。刘禹锡的这组民歌体诗在形式上都是七绝,可以看成是一组诗,但在写法上与诗作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这是早期的词作。这些作品都寓情于景,感情色彩也各有侧重,一方面既有民风习俗,另一方面又有个人境遇。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流行着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

  • 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这组民歌体诗,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有人民在白帝城头和瀼溪桥上唱歌,有昭君坊里和永安宫外的游女,有旅居在此地的妇人托返回成都的船带信给丈夫,有住在山头的女子到江边来取水,男子到山下来烧草灰肥田:九首诗组成了一幅风俗画。其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展开全部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