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宋〕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1)终欲付何人?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当时黮暗(1)犹承误(2),末俗(3)纷纭更乱真。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1),丹青(2)难写是精神。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谈不上精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区区(1)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2)。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小提示:王安石《读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85年
创作背景
王安石这首《读史》作于元丰八年(1085)。这年三月,神宗赵顼去世后,旧党得势,新法渐废,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这首《读史》就是在这种满怀忧愤的情况下写成的。
相关诗词
-
马伯庸御史石田山房
监州遗爱地,御史读书堂。弦诵犹怀鲁,田园独在光。白茅编野屋,翠竹被溪梁。欲赋淮南隐,知君意不忘。
-
雨坐读史记忆子中兄茆堂已开北渠赋此奉呈三绝·其三
鸡犬萧条少四邻,孤村风雨自荆榛。愁来爱读平原传,浊世翩翩一伟人。
-
题太平天国战史·其四
帝子雄图浑梦幻,小原文献已无征。我来重读太平史,十丈银釭焰影沈。
-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其一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
-
读史二十首·其八
《春秋》谜语苦难诠,历史开山数腐迁。前后固应无此文,一书上下两千年。
-
沁园春·一曲狂歌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
-
读史有感三首·其二
昔人识不过十字,富贵封侯渠自如。龟堂闭门万卷读,一字不肯供时须。
-
读史有感
英雄自古埋秋草,世上儿童共笑狂。射贼曾飞白羽箭,闭门空枕绿沉枪。隆中高卧人千载,易水悲歌泪数行。读尽青编窗日晚,一尊聊复吊兴亡。
-
读史学白体
易牙昔日曾蒸子,翁叔当年亦杀儿。史笔是非空自许,世情真伪复谁知。
-
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其四
不用读书读史,自能说西说东。若人欲了此法,一源通处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