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赋

南北朝 鲍照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仙鼠伺暗,飞蛾候明,均灵舛化,诡欲齐生。观齐生而欲诡,各会性以凭方。凌燋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

作品简介

《飞蛾赋》是南朝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篇小赋。这篇小赋以炽烈昂扬的情感,热情讴歌“飞蛾扑火”的勇敢无畏精神,赋予了飞蛾这小小的生灵以崭新的形象。赋中所赞美的飞蛾为追求光明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正是古往今来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的志士精神的象征。全赋文辞精悍,旨意劲拔,情感慷慨激昂,气势郁勃不平,笔调扬抑跌宕,写法精巧熨帖。

创作背景

鲍照年青时就渴望建功立业。鲍照一生热衷功名,用世思想极为强烈。《南史》本传载他尝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以为其位尚卑而止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其不甘久居寒族,求取功名的急渴之情可见一斑。然而生活在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他处处受人压抑,难伸抱负,加上他本人性格孤直耿介,不愿顺时委俗,就更为当世所难容,也使自己更加苦闷愤慨。这篇小赋就是他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借物抒杯,感物言志之作。鲍照为建功立业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行为,是他刚直性格的具体体现,也正是他赞美飞蛾“本轻死以邀得,虽麋烂其何伤”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他此后的仕宦生活中,他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临川王义庆幕期间所作的《谢解禁止表》云:“臣自惟孤贱,盗幸荣级。暗涩大义,猖狂世礼。奇非阮籍,无保持之助;才愧冯衍,有辖镲之因。”《转常侍上疏》云:“臣既无仿佛,上报殊绝之恩,有分每丰其过。前后轻重,辄得原恕。奖以君子之方,赦以不闲教训,大愆不责,矜泽必加。”《谢随恩被原疏》有云:“由臣悴贱,可侮可诬,曾参杀人,臣岂无过。寝病幽栖,无援朝列,身孤节卑,易成论。”说明了他刘义庆幕中曾多次有过因过失而遭遭受谴责和处罚,而他受到谴责和处罚的原因乃是受到同僚之中小人的谗言,其罪名即是“暗涩大义,猖狂世礼不闲教训”。这不闲教训和猖狂世礼,实际上也就是对刘义庆某种程度的不恭。鮑照当时在临川王刘义庆幕中仅仅是一个王国侍郎,位不过九品,地位卑下,而且又出身寒门,没有任何家世的凭借。在这种情况下他敢于对刘义庆有所不恭,当是对刘义庆作出了某种抗争。而这种抗争,又必然是作者认为刘义庆的行为有不妥当之处。《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义庆传》载义庆“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根据历史记载,南朝时期奉养僧人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因此,作者此时为此事或以其他事情进谏从而得罪刘义庆就很有可能。而冒着遭受谴责和禁止的危险去进谏,可以说正是飞蛾“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精神的具体体现。《飞蛾赋》的创作,显示了他这一人生态度。

  • 赏析

飞蛾扑火,往往为人所弃。这篇小赋力排众诋,为飞蛾大唱赞歌,可谓独具识见,发人之所未发。作者开篇以反衬的手法,用蝙蝠引出飞蛾,列举它们一“何暗”,一“候明”,“均灵舛化”“齐生欲诡”,对比十分鲜明工整。虽不明陈褒贬,然作者的爱僧取舍已昭然于言外矣。“凌烟”两句气格高朗,意气夺人。着墨无多,已将飞蛾追求光明之志突显尽致,震人心扉,长人精神。特別着一“赴”字,有...

展开全部
鲍照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