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庐山诗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纪,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作品简介

《自记庐山诗》是北宋文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该游记以诗话的形式记述了作者游庐山的情景,将其在庐山创作的五首诗串入文中,以精美的诗句插绘了庐山的奇丽风光,把谈诗与记游熔为一炉,述怀抒感,充满了诗情画意,全文朴素自然,说理透彻,优柔自如。

创作背景

《自记庐山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农历四月。作者于元丰七年(1084)奉调汝州,四月发黄州,自九江抵兴国,取高安,访子由。过九江时游览了庐山。此文即游庐山所作,主要记述在庐山作的几首诗,记叙十分简约。最后一首诗,因带哲理意味而广为流传。

  • 赏析

《自记庐山诗》是一篇记游文章。从写作方法上着,它与其它文章不同,文章有诗有文,诗以文连缀,文以诗贯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诗话”。从内容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庐山“山谷奇秀”的自然景观,而是着力从作者的耳闻目睹的思辨,引发深刻的哲理,达到一种新的意境。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了苏轼初入庐山的情感。“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

展开全部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