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其一

李商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作品简介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流露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也饱含对李、杨凄苦爱情的惋惜,表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两首诗互相联系,诗中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创作背景

《马嵬二首》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 赏析

《马嵬二首》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以第三人称视角从安史之乱后杨贵妃被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冀马燕犀动地来”,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自埋红粉自成灰”写出唐玄宗葬送所爱后,自己也身死成灰的痛苦,连用两个“自”,句中自对,凄然的悲剧意味很浓,百转千回。个中曲折,内涵丰...

展开全部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