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

辛弃疾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báishèjīnquēbàojiǔguānkāijiànjūnjiànshūpínshànggāolùnwǎntiānhuíqiānzhōnggāndǎnwànmányānzhàngwǎngshìjīngcāizhèngkǒngmiǎněrxiāobiānlái

xiàoményǎncǎojìngfēngtáiwèiyīngliǎngshǒuyòngyàoxièáobēishuōjiànlùnshīshìzuìkuángdàolǎozikānāibáiníngyǒuzhǒngxǐngshízāi

小提示:辛弃疾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拼音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时写的,上片对汤邦彦谪居蛮烟的遭遇深表同情,下片叙述自己罢官归来以后的寂寞处境和悲愤心情。词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对爱国志士的打击和迫害,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语言沉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闲居带湖时。辛弃疾交游唱和的朋友中,也不乏彼此为政治对手的,比如汤邦彦与叶衡。回想当年汤邦彦任左司谏兼侍读之时,意气风发,论事慷慨,深得宋孝宗嘉许,以至于言听计从。其间包括汤邦彦奏右丞相叶衡诋毁皇上,直接导致叶衡罢相。但曾几何时,汤邦彦因为出使金国有辱使命,很快也遭别人弹劾,被贬到遥远的蛮荒之地新州,数年之后才移到信州。当时辛弃疾正在信州,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罢官归隐。淳熙九年春,四十三岁的辛弃疾退居信州带湖之初,写了《水调歌头·盟鸥》,汤邦彦很快和了一首。辛弃疾又用原调原韵,写了这首词,作为答谢。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