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张可久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舟。可怜秋,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

作品简介

《一半儿·秋日宫词》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悲秋,描写妆楼静、翠沟冷、御舟闲、芙蓉 枯、柳叶败,表现出一派衰飒景象,反映了幽闭深宫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与肃杀。全曲写实与想象结合,构思立意,显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创作背景

“宫词”之名,最早有唐人崔国辅的一首《魏宫词》,但代表作家,是唐代王建和五代花蕊夫人,其《宫词百首》,内容都是反映老百姓无法闻知的宫廷生活。花蕊夫人生活在宫中,所写的都是耳闻目见之再现;王建则得之于宦官王枢密的转述,可算半个知情人。但后代文人尽管得不到入宫采访的机会,却也能凭着自己的知闻和生活经验摹想出深宫的内幕,往往也有“本地风光”的韵味。张可久是连京城也未到过的,他的这支《秋日宫词》,属于在想象中创作的例子。

  • 文学赏析

《一半儿·秋日宫词》此曲悲秋,妆楼静、翠沟冷、御舟闲、芙蓉枯、柳叶败、种种描写、都是一派衰飒景象。起首的三句“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舟”,并列铺排了宫苑的三处景象。这里不乏皇家的专有景观,如“妆楼”“翠沟”“御舟”,美景圆备,有“花”“叶”“娇月”“沧波”,池上吹拂的也是“好风”。但三句的主调却无一不是冷寂凄清,“静”“冷”“闲”三字...

展开全部
张可久

张可久

元朝散曲家、剧作家,清丽派的代表

张可久(1270—1350),浙江庆原路(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曾多次任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年(1341年),为昆山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工散曲,尤善小令,与乔吉齐名。主要作品有《小山乐府》。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