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猪行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板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垄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干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备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作品简介

《驱猪行》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从表面看,是写农民驱赶豪猪的情形,但实际上却另有讽喻,是借题发挥,真实具体、哀恸感人地反映了金、蒙战争之际,人民遭受的租赋徭役之苦。

创作背景

蒙古军南下攻打金朝,至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朝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金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是年七月,金宣宗“贞祐南渡”抵达南京。《驱猪行》该诗是诗人避乱河南暂居登封时所作。

  • 文学赏析

《驱猪行》全诗二十三句,可分五部分,以“驱猪”一事为主体贯穿始终。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豪猪是农田的大敌,农民筑庵搭棚昼夜防范。农民们“沿山莳苗”费力劳作,是为了勉强煳口,不料劳动成果却成了豪猪的粮食。诗一开篇即清楚地交代了敌对双方尖锐的矛盾冲突,字里行间对不劳而获、侵扰百姓的豪猪表现了极大的不满。“草阉”高架,“击板摇铃”表现了农民为防范豪猪侵...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