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近代 陈毅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作品简介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国民党四十六师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旧部陈海叛变,引诱陈毅等下山。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二十多天。陈毅为摆脱政府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斋坑的岩壁丛莽中,在斋坑的一处山坳里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窝棚用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即可到达。敌人虽近在咫尺,但终未发现,于是恼羞成怒的放火烧山。陈毅自知难免一死,便写下《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以示绝笔。

  •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以设问开篇,一则交代个人的险恶处境,面临生死考验;再则振起下文,表示自己的态度。开创革命事业原本就是极端艰难困苦的,百战沙场,与敌人殊死搏斗,流血牺牲自然难以避免。言外之意就是个人的生命安危不足挂怀,或生或死,都要义无反顾,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庄严宣告:“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自己即使魂飞九泉之下,也要把已经牺牲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

展开全部
陈毅

陈毅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