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居庸关
〔清〕
居庸关(1)者,古之谭(2)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守然?”
居庸关,是古时谈守御的人时常提及的呀!我说:“那地方似乎可以守备的”“为什么呢?”
曰:“出昌平州(1),山东西远相望,俄然(2)而相辏(3)相赴,以至相蹙(4),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回答是:“出昌平州,山便分东西两面,远远地互相对峙着,忽然互相趋近,终至紧接在一起,居庸关建筑在这中间,好像靠着两座山来为它们作门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1)如是,故曰:“疑苦可守然。”
居庸关共四层,南口是下关,造一座城,城的南门到北门一里路。出北门又十五里的地方,叫中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上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又是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八达岭,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也是一里路。从南口的南门到八达岭的北门,共四十八里。关的起点和终点的建筑规模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在最下面,中关高出一倍,在八达岭上向下看南口,像看井一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自入南口,城甃(1)有天竺字(2)、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3)修。”
自从进了南口后,城墙的砌石上有梵文,有蒙古文。上关的北门,写着“居庸关,景泰二年修”
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1),景泰三年建。”
几个大字。八达岭北门,写着“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几个大字。
自入南口,流水啮(1)吾马蹄,涉之,㻜然(2)鸣;弄之,则忽涌忽洑(3)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4)之源也。
自从进了南口后,流水浸没着我的马蹄,涉在水里,淙淙地响着;拔弄它,忽而涌起,忽而回旋,形状不停地变换着;沿着水走,直到八达岭为止。八达岭是古时隰余水的水源。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1)、苹婆(2)、棠梨(3),皆怒华(4)。
自从走进了南口,树木多杏、苹果和棠梨,花都开得很盛。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1),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1)冲余骑颠,余亦挝(2)蒙古帽,堕于橐驼(1)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3)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3)耶?余,江左(4)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5),安得与反毳(6)者相挝(2)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
自从走进了南口,阔的地方可走十匹马,狭窄些的可走两匹马,或只可走一匹马。蒙古人从北面来,驱赶着骆驼,和我擦肩而行。骆驼常常撞着我的马头,我也击着蒙古人的帽子,落在骆驼前面,蒙古人大笑起来。我便私下叹道:“你们蒙古人,古时之所以要筑居庸关,不是为了防你们吗?我是江南人,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我生在清朝中外一家的时代,难道不可以向古人夸耀么?”
蒙古来者,是岁克什克腾、苏尼特(1),皆入京诣理藩院(2)交马(3)云。
蒙古人来的,这一年有克什克腾、苏尼特,据说都是到理藩院进贡马匹的。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
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多迷雾,像下了小雨一般。走过中关,见一所税亭,问那收税官道:“现在法律宽大,有漏税的吗?”
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1)。”
他说:“大筐小筐的,大的偷走过骆驼,小的偷走过羊。”
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1)矣。”
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1)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2)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四面山脚边的空隙中,有护边墙几十处,询问那里的百姓,都说是明朝时候修的。没有收税官的话,我本来也知道那小路便出没在这护边墙中间了。太平的时候,不过漏些税罢了。如果生在古时候,和守关当作险要的时世,不是要大惊着北兵从天而降了吗?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1)。
从八达岭下去,地势平坦了,再走五里,便到坌道。
小提示:龚自珍《说居庸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说居庸关》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既是一篇简明的地理志,介绍了居庸关的位置走向、建筑文物和自然环境等概况,又用外族的归顺、间道的存在、城墙的失修隐然流露了险关不足恃的思想。行文非常别致,风格悠游独特,反复用“疑若可守然”和“自入南口”等句子,不仅清楚了条理,也强调了寄寓在客观描述中的深意。全文在谋篇布局及句型词法方面,以新取胜,独树一帜。
- 作品出处龚自珍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1836年
创作背景
《说居庸关》此文写于道光十六年(1836)。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于此年云:“友人王元凤以陈州知府获遣,成军台,托弱小于先生所。先生乞假五日,送之居庯关,逾八达岭而返。时方修《蒙古图志》,属元风为图所阙部落山形以门禁严,不果。先生居京师久,尝东游至永平境,此行又北至宣化境,因作纪游合一卷(原注:已佚),犹恨未至卢龙关、独石口,尽窥东北两边形势也。”这里把此文的写作背景交代颇详。
相关诗词
-
再至居庸二首·其二
山云冉冉石垂垂,公暇焚香晚对宜。窥牖乱峰青似戟,穴城孤涧白于丝。人家高下缘蹊见,风气寒暄入塞知。凭语抱关休偃仰,云中日夜羽书驰。
-
从度居庸高峰
玉辇巡边徼,师还此伐鼗。紫云随警跸,红日动旌旄。地险关城壮,天清眺望高。非才叨侍从,无补只徒劳。
-
居庸关弹琴峡
峡石记弹琴,泠泠流水音。不知行路者,谁有听琴心。
-
居庸道中竹枝·其二
千车万骑度关山,独坐肩舆帖帖安。传与家人莫相忆,不曾辛苦不曾寒。
-
送李士常·其一
岧岧居庸关,北望上谷城。道路阻且长,送子百里行。肃肃朔风厉,悠悠暮川平。宵装枥马秣,午饭村鸡鸣。男儿志弧矢,萍梗空纵横。怀哉父母邦,况此骨肉情。相赠无长剑,低头愧友生。
-
送唐都宪出镇蓟州诸关
居庸东下接榆关,千尺层城万仞山。秋有桑麻生事足,夜无烽火戍楼闲。帐前貔虎知严令,岁晚风霜识壮颜。略试一方经济手,归来重补旧朝班。
-
木兰花慢·怅居庸北口
怅居庸北口,爱苍霭,拥千岑。淡秋满陪京,翠华南狩,万骑骎骎。从千宫□□□,望清尘、拜听车音。日月中天统在,风云龙虎台深。马迁留滞卧周南。恋阙破丹心。恨伏枕悠悠,情关药裹,梦共秋衾。岂知金镳野鹿,恐暮年、分薄是长林。却为有恩未报,许身愧比南金。
-
关山秋霁图
望京楼上晚凭阑,长记居庸八月还。一段紫烟吟不尽,枉分秋色与南山。
-
居庸行
昔望居庸南,今出居庸北。岩峦争吞吐,风水清且激。逶迤数千里,曲折殊未息。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荒鸡一鸣关吏起,列宿惨淡云徘徊。山盘盘,石圉圉,状如龙,势如虎。龙怒欲腾虎欲舞,太行剑戟犹如许。昔不容单车,今马列十伍。圣人有道关门开,关门开,千万古。
-
秋日见雁有感
居庸关前秋草新,桑干河畔是通津。可怜无数沙场雁,个个南飞背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