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两关记

程敏政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谒告(1)南归,以成化戊戌(2)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3)。抵大柳树驿(4),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4)吏,吏(5)言,须晚,尚可及滁州(6)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7),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1)卒,(2)铜钲(3)束燎(4)以行。山口两峰夹峙(5),高数百(6),仰视不极。石栈(7)岖崟(8),悉下马,累肩(9)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10)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11),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4)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1)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2),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3)破南唐擒其二将(4)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5),抵滁阳。

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1),趋和州(2)。自幸脱险即夷(3),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4)。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5)此,乃至和州(2)香林院。”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途,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1)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2)回合,桑田秩秩(3),凡数村,俨若(4)武陵(5)仇池(6),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7)。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8)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9)以驱虎也。”

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1);众以为伏虎,却顾(2)反走(3)颠仆(4)枕藉(5),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6)岭以行,谛视(7)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8)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9)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1)幸免(2)焉,其亦可谓不(3)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小提示:程敏政《夜渡两关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夜渡两关记》是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载了作者自北京返回皖南省亲,途经全椒、和县一带山区,因急于赶路,而夜渡清流关和昭关所遭遇惊险之事。两次都是虚惊,同样都是夜渡地势险恶而又多虎的关隘,但在作者笔下,却各有不同的写法,都写得扣人心弦,让读者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

成化十四年(1478年),作者自北京告假回原籍安徽休宁省亲,先后冒险夜渡清流关(今安徽滁州市)和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因作《夜渡两关记》此文记之。

程敏政

程敏政

明代官员

程敏政(1446—1499),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明徽州府休宁人。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