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嵩山中作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众人皆醉屈原醒。笑刘伶,酒为名。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死葬糟丘殊不恶,缘底事,赴清泠。

醉乡千古一升平。物忘情,我忘形。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若见三闾凭寄语,尊有酒,可同倾。

作品简介

《江城子·嵩山中作》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将执着用世,因忧国而赴水死的屈原,与消极避世,因狂饮烂醉而物我两忘,无是无非的刘伶作比照,借酒议题,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极端不满。全词寄情于议论之中,语言诙谐幽默。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任国史馆编修,次年辞史院职而归嵩山,《江城子·嵩山中作》该词便是归嵩山后作。

  • 文学赏析

起句“众人皆醉屈原醒”似给人当头一棒,提醒读者在那个众人皆醉的浑浑噩噩的时代,仍然有醒者存在。这里词人化用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的句子语,来抒发自己在乱世求醉的感叹。下句“笑刘伶”,引出另外一个历史人物。接着“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两句,在刘伶的《酒德颂》里这样比附,“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展开全部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