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行
〔唐〕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那引水的竹筒像一条寒玉,潺潺的秋水在竹槽里流动。泉水汩汩流出,在藤萝的掩映下,水雾像不绝如缕的清烟般缓缓弥漫开来。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在这绵延十多里的地带里,清幽的暗流在隐隐作声。行人走在下面,如听天籁,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小提示:李群玉《引水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引水行》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五七〇。此诗描写竹筒引水所形成的南方山区特有的诗意风光,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竹筒引泉出洞以及所听到的竹筒流泉琤琤清韵的情景,蕴含着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全诗语言清新,形象曼妙,风格明丽,是一曲古代农民改造自然斗争中兴建水利工程的颂歌。
创作背景
李群玉所处的时代,朝廷腐败,日甚一日。宦官专权和藩镇跋扈有增无减,内阉与外官间党争特别激烈,致使皇帝废立异常频繁,直接威胁中央政权的巩固,唐王朝重新兴盛起来的希望随之变得十分渺茫。尤其是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发生的“甘露之变”,宰相王涯等十余家族诛,,朝野震骇。这种混乱的政局引起士人明显的心态变化。在这种状况下,不少人产生了这个时期特有的忧郁感。诗人们大多转向以抒写个人情思为主,而直接反映人民疾苦、社会疮痍的作品则不多见。李群玉也被时代所左右,其诗歌亦以相当的份量抒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趣,更着意表现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但是,仍有许多篇什触及社会的诸多层面,这首《引水行》便是这样的作品。
相关诗词
-
踏莎行·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
客行河水东
客行河水东,客行河水西。客行河水南,客行河水北。行行无已时,朱颜变老色。至人栖一方,庭户罗八极。保心如止水,不受万物役。有道肥其躯,故能适所息。
-
行泌水上
肃肃郊原静,牛羊草树间。石矶寒不扫,水阁静常关。故里无消息,孤城绝往还。多愁独来此,犹得见河山。
-
卜算子·欲行且起行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
秋思十首·其五
出门东行复西行,处处人家打稻声。小瓮秫醅虽未熟,后园楮蕈已堪烹。
-
初夏行平水道中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
...得时杰。已忘羊肠险,岂惮温风入。摇策汗滂沲,登崖思纡结。炎云如烟火,溪谷将恐竭。昼景赩可畏,凉飙何由发?山长飞鸟堕,目极行车绝。赵魏方俶扰,安危俟明哲。归路岂不怀,饮冰有苦节。会同传檄至,疑议立谈决。况有阮元瑜,翩翩秉书札。起予歌赤坂,永好逾...
-
引驾行·红尘紫陌
...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新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
-
送常宁吴尉并属寄声吴交代尉比行余亦行追作此诗与之
我有章贡役,而君亦解舟。飞腾今有路,憔悴不同谋。黄甲昔簿尉,秘书行校雠。同年若同舍,好为话绸缪。
-
踏莎行·临水夭桃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长杨风掉青骢尾。尊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地。明日重来,落花如绮。芭蕉渐展山公启。欲笺心事寄天公,教人长对花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