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周邦彦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作品简介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回忆前一个春天的生活片断,从雨后轻寒、海棠花谢的细节,表现出作者对已逝年华的惋惜和追念。下片则着眼于目前又一个春暖花开的美景,进行今昔对照,愈发珍惜大好的春光。全词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写出了作者对少年情怀的无限眷恋。

创作背景

周邦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7年),教授庐州,时年三十二岁,翌年即流寓荆州十,至元佑八年春天,才离开荆州赴溧水任所。这阕《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词是在元佑八年以前荆州所作,此时作者在三十二岁至三十八岁之间。

  • 文学赏析

起首二句,形象鲜明地勾画出那个青春美丽的女主人公形象,其人即下片“旧赏园林”中的女伴。南都石黛,用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语。词中的南都,当为荆州,更合词意。“扫晴山”,“扫”字意为描绘、涂抹。魏武帝令宫人“扫青黛眉”。《西京杂记》:“卓文君眉如远山,时人效之,画远山眉。”周邦彦《一落索》词有“眉兴春山秀”句,皆以远山形容蛾眉。此处用“晴山...

展开全部
周邦彦

周邦彦

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