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庭东山诗序
〔明〕
洞庭两山(1),为吴中胜绝处。有具区(2)映带(3),而无城闉(4)之接,足以遥瞩高寄(5)。而灵栖桀构(6),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
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两座山,是吴地景色极美之处。有太湖映照连接,而不靠近城市,足以在山上遥望风景,寄托高雅的情趣。而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和优美的建筑,加上许多古代的仙人和隐士的奇迹,实在是人间的另一种环境。
余友徐子昌国(1)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于是西山之胜,无俟(2)手披(3)足蹑,固已隐然目捷(4)间;而东麓方切倾企(5)。属(6)以事过湖,遂获升(7)而游焉。留仅五日,历有名之迹四。虽不能周览群胜,而一山之胜,固在是矣。一时触目摅(8)怀,往往托之吟讽。归而理咏,得诗七首。辄亦夸示徐子,俾子继响(9)。
我的朋友徐昌国近日登洞庭西山,把纪游诗八首拿给我看,我读过之后写了和作。因此西山的美景,就无需待我用双手开路、用两足攀登,早已隐约出现在我眼前。而洞庭东山正是我热切盼望能一游的,适逢我因事经过太湖,于是获得攀登游览的机会。在东山只逗留了五天,游历过四处有名的古迹。虽然不能看遍所有的名胜,但整座东山的美景,本来就都集中在这里。一时之间,睹景抒怀,目之所见、心之所感,往往寄托在吟咏当中。归来将作品加以整理,得诗七首,就拿给徐先生看,也在他面前夸耀一下,把它们作为他的八首纪游诗的续作。
昔皮袭美(1)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2),而陆鲁望(3)和之。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然考之鹿门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固未闻天随有倡也。得微(4)陆公犹有负(5)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东山之行,无负(5)于徐子。弘冶癸亥冬十月。
昔日皮袭美游洞庭山,作古诗二十篇,陆鲁望写了和作。他们的风流文雅流传到今天,千年之后还使人读过这些作品而产生艳羡。然而考证鹿门题咏的景物,多是洞庭西山的胜迹,而洞庭东山的胜迹,本来就未听说天随子有和作,岂不是陆公还欠着皮公吗?我不能为陆公效劳,替他和皮公的诗作,但我的洞庭东山之行,也许可以不负徐先生了吧。
小提示:文徵明《游洞庭东山诗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洞庭东山诗序》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创作的一篇序文,此文先写“湖庭两山”之奇美,继写友人徐公登西山之诗;再写自己近游东山并以诗相答;最后以皮日休陆龟蒙自况喻友喷发情思。内容众多,头绪纷繁,但都写得轻松自如,次序井然,情思并茂,融为一体。
- 作品出处文徴明集
- 文学体裁序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据题下原注“弘冶癸亥冬十月”,则此文当作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时作者三十四岁。其年与徐祯卿台刻洞庭倡和诸诗为《太湖新录》。
相关诗词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其二】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其三】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颜公素高...
-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见说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含桃风起花狼籍,正是仙翁棋散时。
-
游洞庭湖湘
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纆。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飞棹越溟...
-
游洞庭湖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
汉瞻自洞庭先归诗以志别即次见赠原韵
...莲花铓。耸身侧足狂叫绝,生平奇境得未尝。三湘七泽旧虽到,却溯洲渚搴孤芳。黄金荒台感燕士,画栋高阁悲滕王。十年浪走痴已极,游踪脱略失故乡。星埃大笑一回首,摄衣才谒三高堂。所嗟筋力就疲惫,渐遣兴趣成颓唐。眼前又当摇落候,蒹葭露白秋苍苍。不知此中有...
-
酬钱子锡山之招
南迁公约我,北望我怀公。阳羡春芽秀,荆溪早稻红。乘槎伍胥口,采药洞庭东。何日酬吾志,江涛日夜风。
-
题山水画
数骑阴崖雪,孤帆碧屿风。行人万里意,远在杳茫中。雁下雪湍急,乌啼霜树空。遥山青一点,疑是洞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