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墙欲高行

两汉 曹植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作品简介

《当墙欲高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三曹”之一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该诗运用“众口铄金”和“曾母投杼”两个典故,痛斥众谗惑听,混淆真伪,委婉地发泄了自己的愤怒怨恨之情,抒发了诗人因遭小人诬谗而不被任用,又无法向上陈说的悲伤。全诗句式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创作背景

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雍丘王曹植循照往例,从雍丘前往京师洛阳朝贺。好不容易来到京都洛阳的关外,暗自思忖:既然自己有过,应当首先向皇帝哥哥谢罪才是。因而就叫随从人员留在关上,只是带着两、三个伴当,乔妆打扮,私自去进见清河长公主,希望她向皇帝说情。谁知他到关之事,关吏已经上报朝廷。皇帝派人“迎接”他,找不到他的下落。这就惊动了卞太后。她认为他自杀了,向着皇帝哭泣不止,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才好。恰好这时,他披着头发,赤着双脚,负着砍刀和椹板到了,太后才放下心来,后来皇帝叫他僻处在围着高墙的西馆,仍然不许他正式朝觐。虽然他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思永怀,忧心如焚,也见不着皇帝。他曾主动上疏,严历地斥责自己,但仍然见不着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便写了《当墙欲高行》该诗。

  • 赏析

《当墙欲高行》开篇,用对仗形式以自然现象兴起社会现象:“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作者虽是平平道来,不置褒贬,提出的问题却是引人深思。试想,人的仕进本该靠才德出众,这里却说要依托皇帝的幸臣——中人,岂非咄咄怪事!作者正是通过这有悖常理的现象,开揭露朝廷问题,使诗一开始就揭出主旨。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化用“众口铄金”的典故和...

展开全部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