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内乡作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老树荒台,秋兴动、悠然独酌。秋也老、江山憔悴(3)鬓华(4)先觉。人到中年原易感,眼看华屋归零落(5)。算世间、惟有醉乡民,平生乐。

苍老的树木,荒凉的亭台,秋天有感触悠然地一个人自饮自乐。秋天到了,江山草木凋零,人的衰老可由斑白的两鬓可见。人到中年了容易多愁善感,富贵者亦终归消亡。想想人世间,也只有酒醉中的乡民才感到生平的快乐。

浩荡(1),关寥廓(2)。月为烛,云为幄。尽百川都(3),不供杯杓(4)。身外虚名将底用(5),古来已错今尤错。唤野猿、山鸟一时歌,休休莫(6)

登临高山大川,更远的看到辽阔的大地,月光当烛光,云朵作帷帐,百川之水都酿成酒,也不够豪饮。看重身外的虚名有什么用,古人今人都是这样错了。抛却世俗杂念,回归自然纵情高歌,罢了罢了不说了。

小提示:元好问《满江红·内乡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满江红·内乡作》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由秋天树木凋零联想到韶光易逝、 青春难再;下片叙写虚名误人,当及时行乐,纵酒放歌,表达了词人经历冷酷现实后的黯淡心情。全词旷达奔放,豪气逼人。

创作背景

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为内乡令,当时他三十八岁,所以词中有“人到中年”的感叹,《满江红·内乡作》这首词即作于作者在内乡任上的秋天。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