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亭度雁赋
〔南北朝〕
春望山楹(1),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消摇于夕径,听霜鸿(3)之度声(4)。
春天,望着山亭,风和日暖,青苔丛生。向晚,随着修竹摇曳,浮云似在飘动,月光、水光,相映生辉。深秋之夜,暂且优游于曲幽小径,谛听鸿雁飞越的声音。
度声已凄切,犹含关塞鸣(1)。从风兮前倡融(2),带暗兮后群惊。帛久兮书字灭(3),芦束兮断衔轻(4)。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这声音凄厉而真切,好像含裹着关塞之地的鸣响。头雁驾着秋风在前面飞行,当它将雁队引导进月光不到的地方时,后面雁群中发出阵阵惊叫。帛书久了,上面的字迹已难以辨认,真担心新捎之束书因了秋雁的惊叫而“断衔”,轻轻飘失。雁阵失序,呜叫声也显得纷杂,从杂响中可以想见雁行的散乱。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1)叹。空闺倡楼(1)本寂寂,况此寒夜褰(2)珠幔(3)。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弹管,且陈歌,翻(4)使怨情多。
独守空闺的人,刚刚平静下一腔愁绪,然而,倡楼中的叹息声还是久久不息。空闺、倡楼原本就是寂寥难奈的所在,更何况在这秋风掀卷帘幕的漫漫长夜呢!为了排遗悲怀而调管奏曲,但竟不能终曲,只能手抚琴弦,胡乱弹拨而已。弹着管弦,且自吟唱,不想这样一来反而惹得怨情更多,难以自已。
小提示:陈叔宝《夜亭度雁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夜亭度雁赋》是南北朝时期政治家陈叔宝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写作者自己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漫步小径而闻雁声,再具体地描绘雁群飞过夜空的情景,最后写鸿雁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全赋貌为体物,实为抒情,既具“体物而浏亮”的赋体功能,又具“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功能。
- 作品出处全陈文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南北朝
创作背景
《夜亭度雁赋》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某个清冷秋夜,作者想起了春天。想到春夜连石头都是暖洋洋的,绿苔是清新的;春风夜吹,停云似随着竹叶翩翩起舞了,水月互相映照,让人不清何处为春月之明,何处为春水之清了。至此,作者心情愉快多了。于是随意行走于秋夜小径,往听秋雁南飞之声,触景生情之下便创作了此赋。
相关诗词
-
临碧亭歌
...。画船神消越湖白,快马目断淮云青。筠州之山蔚霞绮,碧落仙人洞天里。罗君家住碧落西,百尺修亭水边起。我行叹息思见之,人言此亭多胜奇。凫鹥不隔紫荷叶,翡翠只在青杨枝。秋来七八月,月出凤山时。坐石弄清景,调笙咏新诗。时来凭高一起舞,剑影下射青玻瓈。...
-
寄题凌云亭
...过溪南踏松影。开轩酌我紫霞杯,三日东风吹不醒。就中二老难弟兄,阶庭秀发皆璚瑛。向非前朝进士宅,安得乔木排高闳。仙坛峨峨峙亭左,云气飞来交四座。月明吹笛泛灵槎,定有仙人夜相过。人间车马尘纷纷,羡君清逸能超群。题诗先寄...
-
彦修秘监作亭阶前栽竹一个名一竿亭咸为赋诗
公子孤标绝世奇,亭前栽竹静相宜。苍龙垂影云千尺,翠袖临风玉一枝。特操不随春色改,高情只许岁寒知。江头留得扁舟在,何日从君独钓时。
-
十月十一夜,东署闻雁
久别云林旧草亭,南江都邑岁雕零。可怜此夜长空雁,正在青松树底听。
-
采桑子·舟中见雁有感
今春曾送回乡雁,欲赋归欤。欲赋归欤。为报闺人扫敝庐。今秋又见南飞雁,岁聿其除。岁聿其除。却悔今春枉寄书。
-
夜半闻雁·其三
独雁虽无依,群飞尚有伴。可怜何处翁,兀坐生忧患。
-
夜半闻雁·其一
孤鸿向北征,夜半犹哀鸣。哀鸣何所为,欲我如鸿冥。
-
白燕篇为元驭阁老赋
...翔。影写瑶池宁异色,泥衔珠箔但闻香。人间粉黛谁堪匹,雅黄翡翠无颜色。帘前拂羽讵相见,幕中巧语暂相识。朝朝翻玉砌,暮暮度水涯。暮度浑如侵月色,朝翻疑是带霜华。霜华月色相凌乱,游丝冉冉迷归翰。岂逐流莺媚绮罗,宜随野鹤凌霄汉。君不见啁啾丛棘纷无数,惟...
-
贺新郎·辛亥初度自赋
幸得闲中趣。问何为、倏逾桂岭,重来荆渚。唤醒门前弧矢梦,钩月相辉初度。谩羞听、军中鼙鼓。马上弓刀成底事,仅平明、旆入襄州去。能不愧,古羊杜。此身何以酬明主。怅新来、鬓毛添白,衰容如许。三万...
-
沁园春·庚戌初度自赋
...欲何为者,还著轻裘。匹马萧萧,孤鸾杳杳,城郭重来空白头。西风里,对一番新月,又荻花秋。依然千古荆州。问刘表诸人还在不。向亭前举酒,不堪北顾,船头击楫,忍负中流。远水长天,淡烟衰草,还是当时王粲楼。何如且,倩吴歌楚舞,一洗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