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虬(清代官员)
许虬,字竹隐,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八年举人,官至思南知府。诗多拟古之作,喜刻意模仿。有《万山楼诗集》。
-
释普度
释普度(1199—1280),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通禅师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
范祖禹(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从孙。仁宗嘉祐八年进士。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书成,除秘书省正字。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历给事中、翰林学士。哲宗亲政,出知陕州。绍圣初,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斥神宗,附会司马光变更新法,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永州安置。卒谥正献。撰《唐鉴》,论述唐高祖至昭宣帝三百年间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集》。
-
罗公升(宋代官员)
罗公升,字时翁,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
-
陈襄(北宋官员)
陈襄(1017—1080),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
高似孙(南宋进士)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处州守。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作文以怪涩为奇。有《疏寮小集》、《剡录》、《史略》、《子略》、《骚略》、《纬略》、《蟹略》、《砚笺》、《唐乐曲谱》、《唐科名记》等。
-
施枢(宋代官员)
施枢,字知言,号芸隐,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理宗嘉熙时为浙东转运司幕属,复为越州府僚。官至从事郎、知溧阳县。工诗。有《芸隐横舟稿》。
-
释道璨
释道璨,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游方十七年,涉足闽浙。理宗嘉熙三年(1239),游东山。淳祐八年(1248),自西湖至四明,复归径山。宝祐二年(1254),住饶州荐福寺,后移住庐山开先华严寺,再住荐福。为退庵空禅师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
-
释了惠
释了惠(1198—1262),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
汪炎昶
汪炎昶(1261—1338),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
刘挚(北宋官员)
刘挚(1030—1097),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仁宗嘉祐中进士。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神宗元丰中除右司郎中,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拜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有《忠肃集》。
-
李昴英(南宋官员、学者、词人)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东广州)人。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秘书郎、著作郎、直秘阁。淳祐初,累擢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在职不畏强御,史嵩之、贾似道俱为所劾。卒谥忠简。有《文溪存稿》、《文溪词》。
-
洪刍
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洪朋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放意江湖,不求闻达。徽宗崇宁中坐元符上书邪等,降官监汀州酒税,入党籍。钦宗靖康中为谏议大夫。汴京失守,坐为金人括财,流沙门岛卒。有《老圃集》、《香谱》。
-
王昌龄(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周弼(宋代诗人)
周弼(1194—?),字伯弜,汶阳(今山东曲阜)人。周文璞之子。嘉定进士。曾为江夏令。宦游吴、楚、江、汉之间四十年,所到皆有作,声腾名振江湖,为江湖派诗人。工画,以善墨竹擅名。有《端平集》。
-
刘学箕
刘学箕,字习之,自号种春子,隐居不仕,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他是理学家、爱国诗人刘子翚(1101—1147)之孙。有《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存词三十余首。述怀词学辛弃疾,笔力雄健;景物词则较口语化,自然流畅。
-
徐鹿卿(南宋文学家、藏书家)
徐鹿卿(1189—1250),字德夫,号泉谷樵友,丰城(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廷试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有《泉谷文集》。
-
郊庙朝会歌辞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
-
钱可则
钱可则,字正己,天台(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知严州。三年,知绍兴府兼浙东提举。事见《景定严州续志》卷二、清光绪《严州府志》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
吹角老兵
吹角老兵,高宗绍兴初曾题诗于高州谯楼。事见《莲堂诗话》卷上。
-
陈纯
陈纯,字元朴,莆田(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为承节郎。尝官临江军通判。事见《诗话总龟》卷四七。
-
石仲元(宋代道士)
石仲元,字庆宗,宋初七星山道士。以能诗名,尝与廖融游。杨徽之守湘源,大加称赏,目为玉方响。有《桂华集》,已佚。事见《桂林府志》。
-
祖士衡(宋代官员)
祖士衡(988—1026),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累官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
施冘
暂无此作者信息
-
曹绛
曹绛,字思厚,瑞安(今属浙江)人。叔远从兄。筑乡校于凤岗,岁延名儒为师,以教乡族。与物无竞,里称长者。年九十卒。事见清乾隆《瑞安县志》卷八。
-
余辟
余辟,尤溪(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特奏名。
-
梁栋(宋末元初词人)
梁栋(1242—1305),字隆吉。生于鄂州,后迁居镇江(今属江苏)。度宗咸淳四年(1268)进士,选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武林,后卜居建康。其诗含蓄蕴藉,寄兴深远,如《四禽言》《黄葵》《金陵三迁有感》等。词存三首。有《隆吉诗钞》一卷传世。生平事迹见《明程敏政‘宋遗民录》清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
李古
李古,福建人。仁宗嘉祐间进士。
-
吴机
吴机,字子发,天台(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间以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兼知真州。事见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一四。今录诗九首。
-
郭允升
郭允升,字彦信,泰和(今安徽太和县西北)人。徽宗政和间进士。历知零陵、安化县,民有“蛮服虎藏”之谣。《楚纪》卷五二、《万姓统谱》卷一一九有传。
-
卢多逊(北宋宰相)
卢多逊(934—985),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周显德初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太祖开宝四年(九七一)为翰林学士。六年,预修《五代史》,迁参知政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九七六)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七年,以交通秦王廷美得罪,流配崖州。雍熙二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二六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
释云贲
暂无此作者信息
-
刘蒙山
刘蒙山,昆山(今属江苏)人。月泉吟社第十七名,署名田起东。事见《月泉吟社诗》。
-
欧阳光祖
欧阳光祖,字庆嗣,宋建宁崇安人。九岁能文。后从刘子翚、朱熹讲学。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赵汝愚、张栻荐于朝,以汝愚罢相而未召用。后为江西运干。致仕卒。
-
释遵式(宋代僧人)
释遵式(964—1032),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投东掖山义全出家。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真宗赐号慈云大师。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又有《天竺灵苑集》。
-
敖陶孙(南宋学者、诗人兼诗论家)
敖陶孙(1154—1227),字器之,号臞庵,长乐(今属福建)人。怀才挟气。孝宗淳熙间魁乡荐。光宗绍熙末入太学。宁宗庆元中,韩侂胄用事,朱熹贬外,陶孙首以诗相送;赵汝愚死贬所,又哭以诗。侂胄恶之,风旨急捕,陶孙微服变姓名去。后登庆元五年进士,调海门县主簿。嘉定初教授漳州。历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终奉议郎泉州签判。博览载籍,多识奇字。有《臞庵集》,又有《诗评》。
-
陈亚(北宋诗人)
陈亚,字亚之,扬州(今属江苏)人。北宋咸平进士。历任于潜令,知越州、润州、湖州, 官至太常少卿。著有《澄源集》,已佚。事迹散见于《至顺镇江志》卷二一、《黄豫章集》卷二六。少年丧父,由舅舅抚养长大,受其舅影响,熟悉药名,有药名诗百余首。《全宋词》收录其《生查子》药名词四首。
-
戴栩(宋代官员)
戴栩,字文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戴溪族子。宁宗嘉定元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后改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终太常博士。从学于叶适,明经学,善属文。有《五经说》、《诸子辩论》、《东都要略》、《浣川集》。
-
潘大临(北宋诗人)
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今属湖北)人。家贫。曾与苏轼、黄庭坚、张耒诸人游。工书。善诗文。其诗得句法于苏轼,为黄庭坚所称赏。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
-
姚宽(宋代词人,史学家,科学家)
姚宽(1105—1162),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以父荫补官。秦桧当政,以怨抑不用。后以贺允中、张孝祥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工部屯田郎,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卒。《宋史翼》有传。有《西溪居士集》五卷(已佚)、《西溪丛语》二卷。周泳先辑《唐宋金元词钩沉》,有《西溪乐府》一卷。
-
毛滂(北宋词人)
毛滂(1060—1124),字泽民,江山(今属浙江)人。元祐中,苏轼守杭,毛滂为法曹,颇受器重。元符初,知武康县,改建官舍“尽心堂”,易名“东堂”,狱讼之暇,觞咏自娱其间,因以为号。历官祠部员外郎。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知秀州。《宋史翼》有传。著有《东堂集》十卷。
-
杨徽之(北宋时期大臣、藏书家、诗人)
杨徽之(921—1000),字仲犹,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自幼刻苦好学。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957年(显德四年)举进士甲科。同时登第者有十六人,世宗下令复试,只有杨徽之与李覃、何俨、赵邻几中选。起任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宋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崇尚名节,尤其厌恶违背道义去求取那些不应求取的事情。后来患足疾去世。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
卢纶(唐代诗人)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766—779)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
张景祁(清末文学家)
张景祁(1827—1891),原名祖钺,字蘩甫、韵梅,号新蘅主人,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官福建连江、台湾淡水知县。工诗词。历经甲午战后割台等世变,多感伤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诗》、《新蘅词》。
-
王阮(南宋爱国诗人)
王阮(?—1208),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
邓深(宋代官员)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间进士。历太府丞、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改知衡州。擢潼川路转运使,请除盐酒虚额,以去民害,得蠲川引四十七万。守令贪虐,即劾奏。后以朝散大夫终于家。有《邓绅伯集》。
-
欧阳澈
欧阳澈(1091—1127),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钦宗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书,力陈改革弊政、安边御敌之策,未被采纳。高宗即位,徒步至行在,伏阙上书,指斥宰臣黄潜善、汪伯彦主和误国,遂与太学生陈东同时被害。有《欧阳修撰集》。
-
许棐(南宋诗人)
许棐(?—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隐居秦溪,筑小庄于溪北,储书数千卷,植梅于屋四檐,曰梅屋,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淳祐九年卒。《宋史翼》有简传。有《献丑集》一卷,《梅屋集》五卷,《梅屋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诗“沾染于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矩矱,以高翥等为羽翼,以书贾陈起为声气之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
-
张继先
张继先,字嘉闻,贵溪(今江西贵溪县西)人。住信州龙虎山上清观,嗣汉三十代天师。徽宗崇宁四年(1105)召至京,赐号虚靖先生。北宋末卒。有《虚靖真君词》一卷,明洪武中嗣孙四十三代天师宇初又编成《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七卷并作序。
-
释子淳
释子淳(?—1119),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
-
葛绍体
葛绍体,字元承,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年师事叶适。仕历不详,据集中作品观察,曾在嘉兴等地做过地方官,亦曾寓居临安。有《东山诗文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山诗选》二卷。
-
朱继芳
朱继芳,字季实,号静佳,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
陈淳(南宋理学家)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号北溪,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谓“此非圣贤事业”,遂尽弃之。从朱熹学,日求其未至,熹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熹卒,遵训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宁宗嘉定十六年,授安溪主簿,未任而卒,谥文安。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等。
-
陈岩(南宋末学者)
陈岩(?—1299),字清隐,号九华山人,青阳(今属安徽)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隐居不仕。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遍游九华山胜迹,品题诸名胜殆遍。有《九华诗集》。
-
彭龟年(南宋大臣)
彭龟年(1142—1206),字子寿,号止堂,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
-
释慧开(南宋僧人)
释慧开(1183—1260),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1247),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
-
陈棣
陈棣,字鄂父,青田(今属浙江)人。陈汝锡子。以父荫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其诗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有《蒙隐集》。
-
王灼(宋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今四川潼南西北)人。高宗绍兴中尝为幕职。有《颐堂集》、《糖霜谱》、《碧鸡漫志》。
-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1210)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
-
陶弼(北宋诗人)
陶弼(1016—1077),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佐杨畋平湖南瑶,得任阳朔主簿,升县令。历知宾、容、钦、邕等州,颇多善政。章惇经理五溪蛮事,荐知辰州,迁皇城使。降北江彭师宴,授忠州刺史。神宗熙宁九年郭逵南征交趾,转康州团练使,再知邕州。以所得广源峒建为顺州,进西上閤门使,留知州事。恩威并施,交人畏服。加东上閤门使,未拜卒。
-
王之望(南宋诗人、书法家)
王之望(1103—1170),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王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时,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擢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附汤思退力主宋金和议,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后罢。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有《汉滨集》。
-
曾协(南宋诗人、官吏)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人。曾肇孙。高宗绍兴中,举进士不第。以荫仕长兴丞,累擢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中,历知吉、抚、永州。有《云庄集》。
-
仲并(宋代官员)
仲并,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绍兴二年进士。曾从胡安国学,工诗文。为平江府教授,以荐特改左承奉郎,旋通判湖州。张浚荐于朝,为秦桧所阻,改通判京口。被劾闲退二十年。孝宗即位,擢光禄丞,出知蕲州。有《浮山集》。
-
陆佃(宋史本传的作者)
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祖父。著有《陶山集》十四卷,及《埤雅》、《礼象》、《春秋后传》、《鹖冠子注》等,共二百四十二卷,《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封吴郡开国公,赠太师,追封楚国公。
-
释智朋(南宋僧人)
释智朋,号介石,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1137)住婺州天宁寺,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释惟一
释惟一(1202—1281),号环溪,俗姓贾,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少习举业,弱冠弃所学祝发,受具戒于成都甘露寺。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有参学编《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
刘跂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刘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徽宗立,诏返挚家属,跂诉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有《学易集》。
-
马廷鸾(南宋官员)
马廷鸾(1222—1289),字翔仲,号碧梧,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进士。迁太学录。召试馆职,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等,忤董宋臣、丁大全,名重一时。景定中迁起居舍人,极言董宋臣不可再用。度宗咸淳元年,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武经要略》。进同知枢密院事。五年,进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被贾似道视为异己而罢政。晚年自号玩芳病叟。有《碧梧玩芳集》等。
-
方蒙仲(南宋时期侯官)
方蒙仲(1214—1261),名澄孙,以字行,号乌山,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
杨杰(北宋大臣)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
刘才邵(北宋工部侍郎)
刘才邵(1086—1158),字美中,自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
-
释月涧(南宋诗人)
释月涧(1231—?),理宗绍定四年生。受经于黄龙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隶籍庆元府天童寺。景定五年(1264),由饶州荐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鹅湖仁寿寺。继住栖贤妙果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入住饶州荐福寺,于成宗大德三年(1299)秋退出,同年十二月再入。未久或即谢世。为南岳下二十一世,西岩了慧禅师法嗣。有《月涧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
释广闻(宋代诗人)
释广闻(1189—1263),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1254),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
-
刘摰
刘摰,字萃老,东光人,家于东平。登嘉祐四年甲科,神宗朝累迁礼部侍郎,哲宗即位历官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以观文殿学士罢,知郓州。绍圣初,坐党籍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卒。绍兴中,追赠少师,谥忠肃。
-
释崇岳(南宋高僧)
释崇岳(1132—1202),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23岁受戒於大明寺。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
-
蔡戡(南宋官吏)
蔡戡(1141—?),字定夫,仙游(今属福建)人,居武进(今属江苏)。蔡襄四世孙。以荫补溧阳尉。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知随州,疏言兵备。转广东转运判官,请分兵屯田,代输供银,颇有政绩。充淮西总领使,迁知临安府,时值水灾,赈粜灾民。宁宗朝,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擢廉罢贪,境内肃然。开禧初,韩侂胄当国,遂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有《定斋集》。
-
顾逢(宋代诗人)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学诗于周弼,名居室为五字田家,人称顾五言。后辟吴县学官。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及诗集。
-
释祖钦(宋末元初僧人)
释祖钦(1216—1287),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1253),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1269),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
-
杨冠卿(南宋诗人)
杨冠卿(1139—?),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第进士。尝知广州,以事罢。才华清隽,尤工四六文。有《客亭类稿》。
-
张扩(南宋文学家)
张扩(?—1147),字彦实,德兴(今属江西)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司工曹事,盗贼窃发,守以郡委之。扩临事精明,威名大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南渡后,历知广德军,累迁权中书舍人。始因秦桧得进,假草制以贡媚。与曾慥、朱翌、吕本中等游。工诗文,词采清丽。有《东窗集》。
-
裘万顷(南宋诗人)
裘万顷(?—1219),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宁宗嘉定间除吏部架阁,改大理司直,终添差江西抚干。时真德秀为安抚,深器重之。性至孝,有节操。诗为洪迈所推赏。有《竹斋诗集》。
-
毕仲游(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毕仲游(1047—1121),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毕仲衍弟。与仲衍同登进士第。哲宗元祐初,任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为苏轼所重,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出为河东路提点刑狱,为官清廉。徽宗时,历知郑、郓州,入为吏部郎中。后入党籍,坎□散秩而终。为文雄健博辨,多切事理。有《西台集》。
-
薛嵎
薛嵎(1212—?),字宾日,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诗宗永嘉一派。有《云泉集》。
-
冯山(北宋官员)
冯山(?—1094),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
释宝昙
释宝昙(1129—1197),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
-
张纲
张纲,字秉常,号三峰。嘉应州人。明英宗天顺元年(一四五七)进士,未阅月卒。清张煜南、张鸿南辑《梅水诗传》卷九有传。
-
张纲(北宋官员、词人)
张纲(1083一1166),字彦正,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张纲立朝有节操,南宋秦桧当政时。张纲奉祠近二十年,桧死,复出,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有《华阳集》。
-
赵汝燧(宋代官员)
赵汝燧(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
许月卿
许月卿(1216—1285),字太空,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婺源(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
李正民(宋代官员诗人)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
黎廷瑞
黎廷瑞(1250—1308),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军,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游。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
-
王安中(北宋词人)
王安中(1076—1134),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迁左丞。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召还,为大名府尹。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善属文,尤工四六。有《初寮集》。
-
邓肃(宋代词人)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徽宗时入太学。时贡花石纲,肃赋诗言守令搜求扰民,被摒出学。钦宗立,授鸿胪寺簿。金兵攻宋,受命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后擢右正言,不三月,连上二十疏,言皆切当,多见采纳。李纲罢相,上疏争之,触怒执政,罢归。有《栟榈集》。
-
徐钧(南宋学者)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
-
林同
林同(?—1276),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
苏过(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过(1072—1124),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
宋伯仁
宋伯仁,宋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
-
赵鼎臣
赵鼎臣(1070—?),字承之,自号苇溪翁,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绍圣二年复举博学弘词科。徽宗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官终太府卿。工诗,与苏轼、王安石诸人相酬和。有《竹隐畸士集》。
-
陈文蔚(宋代学者)
陈文蔚(1154—1239),字才卿,号克斋,上饶(今属江西)人。朱熹门人。尝举进士。讲读铅山,其学以求诚为本,以躬行实践为事。理宗端平初,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有《克斋集》。
-
释慧远(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释慧远(334—417),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早年为诸生,游学许昌、洛阳,博通六经,尤善老庄。后出家为僧,师从释道安于恒山,随至襄阳。前秦末,南下荆州,后居庐山。东晋太元年间,江州刺史桓伊助其构东林寺,居寺三十余年,创立净土宗。慧远学识渊博,工诗善文,尝与宗炳、刘遗民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共期西方净土,吟诗法咏。著有《法性论》《庐山记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