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赠张十一署
〔唐〕
江陵(1)城西二月尾(2),花不见桃惟见李。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处开遍,几乎看不出红色的桃花。
风揉雨练(1)雪羞比(2),波涛翻空(3)杳无涘(4)。
在春风的抚摸与春雨的洗炼下,李花的洁白连雪也难与相比,花林象波涛在空中翻滚一样杳无边际。
君知此处花何似?
您知道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花倒烛(1)天夜明,群鸡惊鸣(2)官吏起(3)。
白色的花儿反照着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鸡也惊觉而啼鸣,官吏都起床了。
金乌(1)海底初飞来,朱辉(2)散射青霞(3)开。
那承载着金鸟的太阳从海底升起,红光照射,青霞披开。
迷魂乱眼(1)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2)。
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视。
念昔少年著(1)游燕(2),对花岂省曾辞杯(3)。
我想起少年时候,喜爱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花儿哪里肯推辞美酒。
自从流落(1)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2)。
自从流离贬逐以来,百忧交集,即使去赏花,人还没到赏花之处就已经盘算着回来了。
只今(1)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现在我才四十岁就已经是这样了,以后年纪更大又不知将与谁说起。
力(1)携一尊(2)独就醉(3),不忍虚掷(4)委黄埃(5)。
还是让我独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实在不忍心将美丽的光阴抛弃而让鲜艳的李花零落在黄土中。
小提示: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李花赠张十一署》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为前段,先作巧构形似之言,摹写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状,再用夸饰手法写夜中的李花,而后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景致,其体物入微,发前人所未发,是描写客观景物的笔力展现;后八句为后段,写自己感到赏花心情已远不如少年时代,李花盛开,自己却与张署同谪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贬阳山以来,政治上的失意始终笼罩在韩愈心头。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806年2月
创作背景
《李花赠张十一署》这首诗于元和元年(806年)二月作于江陵。一个夜晚,韩愈约同是在南方量移的贬官张署去江陵城西赏李,张署因病未去,韩愈独往。游概及兴怀寄张署,故有这一诗题。张署为韩愈在京言官同僚,同贬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为参军闲职,思想感情一致,故有此诗。
相关诗词
-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七
浅水渔船学抢风,竹竿斜着抗孤篷。青蒲叶底寒波起,吹入芦花汊港中。
-
台湾郡斋红蕉数株,六八月放花,至十一月强半叶枯而花未已,小鸟时时来啄,诗以慰之
玲珑石畔倚轻红,开落纷纷小院中。为伴愁人听夜雨,那堪娇鸟啄秋风。芳心密卷终难放,绿叶欹残尚一丛。不用天涯嗟岁晚,春风犹在海云东。
-
题梅花赠姜十三
疏影巡檐晚更幽,一枝原自出罗浮。花开不解相思意,飞雪何因便上头。
-
题张力庵崇川花谱吟·其一
笔花灿烂墨花香,写出金钗十二行。蠡卖窗明眠未起,不知晓梦为谁忙。
-
张秋崖寺宴上赠张公仪郎中
...俯见牵百丈,始知高不倾。彩旃杂云日,叠鼓流风霆。缓带话畴昔,挥觥坐前荣。嗟君江海客,宰邑歌清平。种桃古冈州,至今霞锦明。一为苍水使,禹绩今天成。笑予类青鸟,回翔两蓬瀛。历览淮济间,鲸湫联凤京。北辰与南斗,入望何盈盈。矫首与君别,恍然淩玉清。
-
花石诗十一章·其二
浮花浪蕊自朱白,月窟鬼方更奇绝。缤纷万里来如云,上林玉砌酣春色。
-
花石诗十一章·其五
皇帝之圃浩无涯,日月所照同一家。北连幽蓟南交趾,东极蟠木西流沙。
-
尤溪县之南李花千树无一杂木春时尝饮其中酒家小轩可爱不知何故不曾作诗追赋二首明年修故事当书之壁间·其二
见说小轩久,无人唤我来。直如春力快,故遣客怀开。玉立花千树,霞翻酒一杯。江陵二月尾,襟韵信难陪。
-
花石诗十一章·其三
守令讲求争效忠,誓将花石扫地空。那知臣子力可尽,报上之德要难穷。
-
花石诗十一章·其十
恭惟圣德高舜禹,一圃岂尝分彼此。世人用管妄窥天,水陆驱驰烦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