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柳絮
〔清〕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1)。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3),说风流(4)。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合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2),凭尔去,忍淹留(3)!
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小提示:曹雪芹《唐多令·柳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唐多令·柳絮》是清代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以“粉堕’‘香残”开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对成毡”对应自身空自缠绵而伤心绝望的爱情。过片将愁生白发的郁闷移注给柳絮。移情于物的运用有力烘托了“我”的哀愁。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其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自比柳絮,托物感怀,物我交融,意蕴浑厚。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唐多令·柳絮》写在了《红楼梦》第七十回,柳絮诗会,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对四大家族来说,历史时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败命运的急转直下是成正比的。贾府里更加明显地呈现出了种种危机的征兆:奴隶们反迫害的斗争逐渐明朗,大观园里的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激烈,宝黛的叛逆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并大胆地发展了他们以反对封建宗法秩序束缚为基础的爱情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演愈烈,派系之间、嫡庶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层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局面难撑;生活上的挥霍无度,造成了经济上的入不敷出。这一切都标志着“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这首词正是封建贵族阶级没落时期的生活在曹雪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相关诗词
-
唐多令·静有读书缘
静有读书缘。贫无使鬼钱。尽虚斋、尽日萧然。鲸海波涛三万丈,元不到、此山前。梦蝶正翩翩。香匜飘篆烟。更何心、敢怨青天。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
-
唐多令·登淮安倚天楼
直上倚天楼。怀哉古楚州。黄河水、依旧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分付与、白头鸥。祖逖与留侯。二公今在不。眉尖上、莫带星愁。笑拍危阑歌短阕,翁醉矣,且归休。
-
唐多令·惯送往来舟
惯送往来舟。风生瑟瑟秋。傍荒滩、影共江流。一片冷云低欲护,栖不定、有沙鸥。浑似柳绵柔。吹残红蓼洲。叹年华、逝水难留。最是愁多头易白,担尽了、别离愁。
-
唐多令·索性不思量
索性不思量。将愁掷酒乡。怪今宵、酒也凄凉。道是凄凉缘中酒,酒又醒,五更长。莫是怯思量。教愁来梦乡。笑今宵、梦也荒唐。算作荒唐寻好梦,怕不是,那人妆。
-
唐多令·休恁苦争儸
休恁苦争儸。人生得几何。奈百年、有似南柯。富贵功名俱遂意,难免死生磨。也啰。随分养天和。阳生满鼎多。内烹煎、凝结灵波。炼就金丹光透体,混一气,贯娑婆。也啰。
-
唐多令·九十半过春
九十半过春。名山绕梦魂。喜芳游、伴结红裙。蜿蜒九龙峰秀绝,真妒煞、黛眉痕。穿磴拂松云。清吟坐夕曛。看香闺、多少才人。惟我倚声惭击节,须满酌、慧泉吞。
-
唐多令·邗江喜遇友人酒间赠此
下马解貂裘。相携上酒楼。问年来、何地飘流。北踏幽燕南闽粤,憔悴了,十多秋。身世等蜉蝣。功名雪满头。且高歌、一曲凉州。君若问余心上事,说不尽,半生愁。
-
唐多令·搬载渡黄河
搬载渡黄河。金关牢闭锁。运九还、须是功多。光透帘帏红似火,见金钱、万千朵。过水涌银波。充开牛斗过。进工夫、□□蹉跎。见个真人便是我,暗欢喜、笑呵呵。
-
唐多令·连雨台中卧病作·其四
暮雨暗高唐,绣衾馀旧香。又争知,梦短愁长?小妹怜人消瘦甚,教驻景,检神方。歌起习家塘,采莲何处娘?断肠人,忍斗新妆。知得官奴重见否,憔悴也,却羞郎。
-
初至唐昌作柳絮吟呈越中老母
君不见,灞桥之上杨柳枝,荡摇飞絮含丰姿。可怜三月化萍梗,正是垂杨头白时。临流相送悄无语,忍使萍花自飞舞。白门倚望空惘然,泪洒千丝万丝雨。此花本是杨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