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宝冠寺
〔宋〕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3)。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1)。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荡阴(1)当绝顶(2),一雁未曾闻(3)。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小提示:赵师秀《雁荡宝冠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雁荡宝冠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游览雁荡山宝冠寺时所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直截了当,以特写手法,将镜头集中到一点,突出主人公的动作,并表现其凭栏而立时由触觉而引起的心灵感受;颔联将立于石栏的清寒原因作了交代;颈联直接写主人公的感受,尾联呼应“雁荡”二字。全诗题为写寺,却无一语及寺,只是着力渲染禅林那种特有的幽寂清静。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南宋
相关诗词
-
宝积寺
偶来游古寺,景逐眼前生。岩上高僧坐,林间野客行。望穷沧海远,吟久暮云平。此境真难到,登临暂适情。
-
方寺丞新第二首·其一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书生眼力悭。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
-
题灵峰寺壁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二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雁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
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其二
雁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
戊午夜宿宝石寺视宝石戏题
石形卧苍牛,屃赑古松阴。松风与溪月,相守历古今。初无廊庙姿,又不能础砧。呈文谢珉光,抚质愧球琳。金马与碧鸡,光景动照临。圯桥授书老,陈仓雊时禽。是皆为国器,不尔事陆沉。浮云有傥来,得名岂其心。谅如曲辕社,长存斧斤寻。智士贻美谥,自珍非世琛。不材以为宝,吾与汝同音。
-
丁巳宿宝石寺
钟磬秋山静,炉香沉水寒。晴风荡蒙雨,云物尚盘桓。瀹茗赤铜碗,笕泉苍烟竿。红榴罅玉房,幺橘委金丸。枕簟已思燠,饭羹可加餐。观己自得力,谈玄舌本乾。理窟乃块然,世故浪万端。牛刀经肯綮,古人贵守官。摩挲发硎手,考此一丘盘。
-
过风口望巫峡岩嶂如雁山祥云峰经行峡烟霞障
十二巫山锁白云,岩如雁荡列江滨。谁名雁荡经行峡,定是经行峡里人。
-
宝印叔得小假山以长篇模写进士钦逢辰和之某次韵并简钦
越绝天台温雁荡,万壑千岩各形状。钱塘风物更奇绝,杖屦年时记曾访。归来戏辟小园林,十里西湖藏瓮盎。悠然入眼皆吾山,罗列轩窗一何壮。止庵道...
-
游开先寺观香炉瀑布诸峰读李苏二仙诗知庐阜之胜在是记以十韵
庐山何处好,胜地有开先。瀑水漱寒玉,香炉生紫烟。紫霄长近日,黄石不知年。雁荡灵湫合,酆城宝剑连。龟行似朝斗,鹤唳欲冲天。马尾只自洗,牛头奚用穿。雄词惟太白,妙句更苏仙。寺占星流处,桥飞月出边。碑方阅华藏,梦已到栖贤。明日游三峡,归心定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