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唐〕
一从(4)弃鱼钓(5),十载(6)干明王(7)。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无由谒天阶(1),却欲归沧浪(2)。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至东郡(1),遂见天雨霜(2)。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1)梦故山(2),蕙草(3)色已黄。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1)辞铁丘(2),薄暮游大梁。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1)飞鹅鶬(2)。
仲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郊阴气(1)闭,万里无晶光(2)。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吹白茅(1),野火(2)烧枯桑(3)。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人南燕(1)吏,籍籍(2)名更香。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聊以玉壶(1)赠,置之君子(2)堂。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小提示: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赠诗,表达的是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之情。诗歌前四句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次四句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心情;中间八句承上继续写归程,写到大梁后所见;最后四句称赞故友声名,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2年
创作背景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这篇作品为诗人离长安东行至大梁后的寄赠之作,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八月。
相关诗词
-
初至大梁题抚院壁
祇役初纡览,兹方信巨藩。词人在梁苑,侠客近夷门。水势神河奠,花枝岳树繁。两京联络处,何以固中原。
-
寄鲈乡主人
天北天南独雁飞,别君动是隔年期。尺书久欠鲈乡便,寸步难邀马足驰。池草惊回春梦句,梅花开到岁寒枝。江湖诸老凋零尽,从此逢人懒说诗。
-
生日太夫人自乍浦寄衣适至
侵晨远人至,寒衣寄江城。珍重一开缄,光采生敝籯。老亲念幼子,称体新裁成。书云御尔寒,著以湖绵轻。寒燠隔异地,犹廑慈母情。忆兹初成时,长短劳经营...
-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其六
驺轲至大梁,孔铎鸣东鲁。滔滔汴泗流,渊源自千古。朝宗看浴日,取适美游鲋。昼夜每如斯,万化谁其祖。
-
东风齐著力·辛酉孟春之官宁都初发南昌却寄幕府同人
初日笼霞,和风催柳,点缀江春。香尘十里,著意送行人。背指严城万雉,听笳鼓、四载从军。滕王阁、虚陪胜宴,曾费雄文。为谢阮刘群,挥彩笔、壮游桂海金潾。马当借助,掷璧问江神。问尔文章九命...
-
银河篇寄颐道主人汉皋
六月银河云影碧,八月银河露华白。金风微动晚凉生,最觉分明秋七夕。七夕银河分外明,青天不许片云行。璇宫夜静支机石,微觉珊珊静有声。画屏光冷销银烛,案户横斜还络角。花阴深处倚阑干,罗衣单薄人如玉。红墙宛转鹊桥秋,知有天涯望远愁。天际归舟何日到,莫教织女望牵牛。
-
韶石使君年丈扁舟过我于松桂林敬哦小诗留为一日款就寄石洲主人以发千里外一笑也·其一
十五年前会五羊,都门再别九年强。君荣韶石州麾出,我窘文江县债偿。人世能消几离别,征涂何用许奔忙。梅前菊后风光好,且为侬留共一觞。
-
寄郑爽斋书题后
小院重门寂寂春,落花拂地静无尘。可怜双燕如期至,不见年时旧主人。
-
次韵前人和许少卿见怀三首·其二
故交德重镇轻浮,恨不来乘剡水舟。远寄蓬莱主人句,字褒华衮若春秋。
-
燕中日闻文仲使君手书寄余不达而返短歌讯之
忆昔仙凫下东国,种露栽云遍城邑。至尊召见明光宫,上考吴公书第一。含香郎署五载馀,大府却拥专城居。黄堂赫赫五马贵,翻令尺素来樵渔。宛转双鱼瀫江畔,为复浮沉付殷羡。美人如花若耶岸,迟我同开越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