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有位诗人穷不可奈,借辆车子搬家却无物可载。恰如杜甫袋里还有一文钱,买了咸盐却买不上青菜。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好耳朵已聋。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

现在有人把蚂蚁爬行当作牛斗,我把惊雷闪电只当作耳边风。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自觉近来已经变作超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用不着像孙楚那样去“枕流漱石”,人间祸福都是流水行云。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倏忽当初本是一片好心,见到浑沌没有五宫十分可怜。他用七天帮助浑沌凿成七窍,七窍凿成,浑沌便一命归天。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饮酒赋诗本是图个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见怪。人生识字便开始糊涂,写出了诗文都要还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

佛家把“五蕴”当作罪恶根源,我已经耳聋该可以稍稍心安。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可惜佛门道行我没有修成,不见不闻还是心烦意乱!

今君疑我特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朋友说我作哑装聋,故作怪涛竭尽讥讽之能。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劝我不要自作聪明多说话,防止有一天耳朵长上头顶。

小提示: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此诗时距因诽谤罪下狱只有三四个月,苏轼对别人要罗织他的罪名的行径早有所闻,但他并不稍敛笔端锋芒。这首诗可以看作苏轼下狱前的激愤情绪的集中体现。他笔墨恣肆,隐寓讥讽,嬉笑怒骂,无所顾尽。秦观是他的至友,当然可以写得更直率些,但也表明诗人对仕途的险恶看得太轻。就诗而言,这确实是一首心灵呐喊的好诗。天真坦率,是诗取得成功的根本,但也常常是诗人苦难的根源。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四十四岁。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动身,四月底到达,此诗即写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讪谤罪下狱,也就是文学史上常提到的“乌台诗案”,《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这首诗作于“诗案”前夕。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