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石滩

袁宗道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2),如今时所重六合石子(3),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4),花绣内(5),列坐其上,似在瑶岛(6)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7)黄二色;一类(8)正青色(9),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10)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11)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的石子;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被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这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了吧!

一日,偕诸舅(1)两弟(2)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3),至则外大父方伯公(4)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

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1)诗尾曰:“老怀衰飒(2),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经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你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小提示:袁宗道《锦石滩》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创作背景

《锦石滩》这篇文章当作于袁宗道官拜翰林承命回楚册奉,顺及探乡之时。文中所述其外大父龚大器,于1596年谢世,可知此文便不可能早于此年,而从其文气之舒缓自然,文辞之梢洁艳丽,情致之丰韵高洁,内容之饱满浑实看,也不像早期文风,当属中郎进京孤身枯寂略得宽慰之后的作品。

袁宗道

袁宗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