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登姑苏台
〔元〕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1),图画天开(2)。鹏俯(3)沧溟(4),蜃横城市(5),鳌驾蓬莱(6),学捧心山颦翠色(7),怅悬头(8)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9)。
登上姑苏台,举目四望,沙洲上百花盛开。檐角与云齐平,画栋倒映长空。好比大鹏俯视海洋,世鳌驼着蓬莱仙山,现出一片海市蜃楼。远山青翠,就像西施捧心后的蛾眉,惆怅当年伍子胥吴门悬头,血酒乡土腥苔片片。吊古伤今,莫靠近栏干,台下有万丈尘埃。
小提示:乔吉《折桂令·登姑苏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折桂令·登姑苏台》是元代曲作家乔吉创作的一首曲。这首曲首先写姑苏台的地理位置及其恢弘的气势,接着以三个比喻写眼前之景观,最后用西施、伍子胥典写作者登台远眺的感受。这首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流露出其无奈惋叹之情。全曲想象丰富且感情沉郁悲重,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元曲三百首
- 文学体裁元曲
- 文学韵律双调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折桂令·登姑苏台》这首曲是作者在姑苏台远眺时所作。曲中所描写的姑苏台的宏丽建筑以及登台远眺时的感受,全是出于想象。作者根据文献记载,驰骋想象,置身于千载之上的姑苏宫中,所见眼前景物,着眼现实,吊古感今,对它作形象的描写。
相关诗词
-
调笑转踏·姑苏台
游鹿。苏台曲。歌舞才停荒草鞠。吴波渺渺吴山簇。三策当年谁属。怒潮犹射胥门目。一舸鸱夷空逐。
-
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
候馆人稀夜自长,姑苏台远树苍苍。
-
晓发吴江晚上姑苏台
挂帆早拍云涛堆,落帆暮上姑苏台。
-
苏州曹琰虞部浩然堂
姑苏台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楼观高。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吴亡越霸能几日,后世扰扰犹鸿毛。孟轲善养浩然气,充塞天地无饥嗷。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
姑苏台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
蟾宫曲·叹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
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折桂令·石塘道中
雨依微天淡云阴,有客徜徉,缓辔登临。老封危亭,平津短棹,远店疏砧。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霜后园林,万绿枝头,一点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