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四首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其一

半欲天阴半欲晴,层峦连𪩘(2)各分明。

一半是阴天一半是晴天,重叠起伏的峰峦看的清清楚楚。

去年风雪无多景,看尽东山是此行。

去年因为风雪天气没有多少景色可以看,这一次一定可以看遍东山所有的美景。

【其二】

其二

自笑(1)生平被眼(2),看山只向画中看。

嘲笑自己平生都被自己眼睛所欺骗,美丽的风景只有那画中可以看见。

天公老笔(1)无今古,枉着千金买范宽(2)

看这东山的风景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啊,还枉费千金去购买范宽的画作。

【其三】

其三

锦里(1)春光风马牛(2),鸟飞不到太湖(3)秋。

锦江的春光再好,与这里不相关,太湖的秋景再美,也与这里不相连。

一丘一壑都堪老,且具神山烟景(1)

东山一山一水都是鬼斧神工般的美景,而且都和神山那里的风景一样美。

【其四】

其四

马水(1)横陈圣阜(2)前,滹沱(3)陂堰(4)远相连。

牧马河水滚滚滔滔,经遗山流过圣阜山前,汇入滹沱河与堤堰相接连。

鱼多只说牛家汇(1)何处(2)秋风有钓船。

鱼多的地方都是是牛家汇,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钓者在那里垂钓。

小提示:元好问《东山四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东山四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该组诗用随步换形的手法,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表现东山各个层面的美,描述了诗人情不自已,甘愿终老于此的欣喜之情。全诗精致轻巧,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组首写于金亡之后。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一年(1239)冬,年届半百的元好问携家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在读书山居住。读书山,原名系舟山,因元德明曾读书于此,又称之为读书山。东山为系舟山以东的山脉,其间风景秀丽,林木苍翠,清溪盘曲,白塔耸立,佛寺茅舍,掩映于丛绿之中,春花似锦,秋叶染红,十分可人。诗人返乡后正值大雪封山,直至次年春始游东山。《东山四首》该组诗便是游东山时创作。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