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京口至竹里
〔南北朝〕
高柯危且竦,锋石(1)横复仄。
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复涧(1)隐松声,重崖伏(2)云色(3)。
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冰闭(1)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斯志逢凋严(1),孤游值曛(2)逼。
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兼途(1)无憩(2)鞍,半菽(3)不遑食。
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君子树令名(1),细人(2)效命力(3)。
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小提示:鲍照《行京口至竹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行京口至竹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鲍参军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行京口至竹里》这首诗作于元嘉十七年(440年)前后,鲍照在刘义庆门下做一个起码的小官,却得跟随着王府离乡背井、东奔西走。来至竹里,正当寒风料峭之时,又履艰难险阻之地,人生不得已的郁闷,又袭至心头,于是写了这首纪行诗。
相关诗词
-
扬子津望京口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舛降,岂是娱宦游。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
湘中纪行十首·斑竹岩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
京口与友生话别
...,书因禹穴探。御龙虽世禄,下马亦清谭。国计徒盈策,家储不满甔.断帘从燕出,頫弁请人簪。木坠凉来叶,山横霁后岚。竹窗深窈窕,苔洞绿龛弇。积行依颜子,和光则老聃。杖诚为虎节,披信作鲛函。养鹭看窥沼,寻僧助结庵。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乞食羞孤凤,无衣...
-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竹里径
微径婵娟里,唯闻静者知。迹深苔长处,步狭笋生时。高是连幽树,穷应到曲池。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宜。
-
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
京口怀古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