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行
〔唐〕
君不见益州(1)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君不见成都城西门外的路旁,立着一对高高的石笋。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古来相传石笋下面是海眼,年深日久苔藓封盖了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1),此事恍惚难明论。
又说多雨之际这里常常生碧珠,此事恍惚难以说清。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我想恐怕这里是前朝哪位卿相的坟墓,石笋是当时立的墓表一直存到今。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可惜啊世俗好以神奇之说蒙人耳,犹如小臣好以巧言惑君心。
政化错迕(1)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致使政治教化错乱失掉大体,国家旋即倾危而小臣却蒙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1)。
可叹你这石笋享有虚名,后世之人认不清真相仍然朝着你趋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如何找个壮士把你掷到天外,使人见到你的本根而扫清万古之疑云。
小提示:杜甫《石笋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笋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可分两段,每段各八句。前段驳斥了世俗的以讹传讹,即石笋是海眼镇物的迷信观念;后段转入讽刺当朝小臣迷惑天子造成朝政的混乱。全诗观点尖锐,语言犀利,推断合理,逻辑严密。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0年
创作背景
《石笋行》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客居蜀中。因成都当地人传说石笋是海眼的镇物,杜甫作此诗破此迷信观念,由此讽喻当朝小臣迷惑天子造成朝政的混乱。仇兆鳌《杜诗详注》:“赵注谓诗作于上元元年。今按此下三首,词格相同,恐俱是上元二年所作。”
相关诗词
-
偪仄行赠毕曜
偪仄何偪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自从官马送还宫,行路难行涩如棘。我贫无乘非无足,昔者相过今不得。实不是爱微躯,又非关足无力。徒步翻愁官长怒,此心炯炯君应识。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
-
旅次石头岸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
湖州推官史彦明碎妖石
君不见杜子美,搜诗益州城西门,所见石笋双高蹲。
-
吁嗟行走笔示张子石
...,胜华通子谁省识。白刃有客致伯禽,青山无人吊李白。老夫耄矣徒叹息,天地兵尘尚偪塞。桃花照眼泪沾臆,且持村酒劝子石,一为歌行歌主客。
-
登始信峰回望石笋矼
...,下临无地魂魄悚。平铺万状尽云练,幻出千岚似丘垄。逦迤回望石徇矼,万峰矗矗攒穹苍。故知造化善戏剧,遂使鬼物齐开张。破碎虚空作苑囿,抟捖厚士成圭璋。孤撑扶陷互相诡,妥伏蹙斗不可详。益州二笋何微眇,天平万笏空回翔。起视大壑限寻丈,却立万仞凭堵墙。高...
-
思平泉树石杂咏·海上石笋
常爱仙都山,奇峰千仞悬。迢迢一何迥,不与众山连。忽逢海峤石,稍慰平生忆。何以慰我心,亭亭孤且直。
-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其七·石屏路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
五月十三夜与子重履约履仁石湖行春桥看月
...醉,高歌互荅渔舟惊。渔舟天上来,棹入沧溟去。似闻渔歌缥缈不断出烟萝,水远天长不知处。一发青山落镜中,万里横河碧空曙。人生行乐不易得,赏心况有樽前客。江山如画酒如渑,相看不饮空头白。不见桥东千尺台,吴王曾此夜衔杯。欢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罢越兵来...
-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
...明见此姚江图。图穷烂漫得题字,照人百颗骊龙珠。平生雅识敷文书,绍兴岁月仍不诬。岂知尤物能媒祸,茧纸兰亭已非故。石翁信是学行人,能使邯郸还故步。忆昔憸人贿为囿,黩财更假狂阉手。千里珍奇归捡括,故家旧物那容守。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谁言...
-
石公山杂咏七首·其六·石梁
淙淙雨后泉,争向层岩落。一石驾长虹,行人愁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