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
〔两汉〕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时清,不可为非!”
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
“咄!行!吾去为迟!白髪时下难久居。”
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见白发脱落了,这种苦日子谁知还能够活几天?”
小提示:汉乐府《东门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写的是一个城市下层平民在无衣无食的绝境中为极端穷困所迫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争性最强的一篇作品。此诗在句法上变化自如,随内容而定,尤其是夫妇的对话,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愤怒,活脱脱地画出了两人对话时的声音和形象。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社会不公尤为严重,据《潜夫论》等书记载,当时首都的贵人们衣服、车马、装饰、庐舍全都讲究豪华,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细刻,一套棺椁重达万斤,里面还放上许多珍宝(这一点现在已为许多考古发现所印证);而农民却丰年不得饱食,饥荒年头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许多人沦为奴隶,时有暴动发生。《东门行》里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相关诗词
-
未明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
北苑十咏·其一·出东门向北苑路
晓行东城隅,光华著诸物。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
-
送献臣是时献臣侍亲之淮南予亦且侍行临荆州献臣先从东门出故有此作
风土乐荆楚,尘埃倦都洛。东游欣邂逅,勿复惊离索。尚悔不同舟,令人惭李郭。
-
步出夏门行三首·其一
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嗟哉夷叔,仲尼称贤。君子退让,小人争先。惟斯二子,于今称传。林钟受谢,节改时迁。日月不居,谁得久存。善哉殊复善,弦歌乐情。
-
四月七日出城西见河中资政侍郎遇中叔联骑入池南门行东北隅以归各赋一首
一过西城首一回,经年欲往限尘埃。蔷薇露湿春犹在,杨柳烟深晓未开。雨后波光浮渤澥,云中山色隐蓬莱。与君驰马竞东北,也道曾来池上来。
-
十月十六日侍从赴北京出江东门
十月朝天趋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
重入洛阳东门
商颜重命伊川叟,时事知非入洛人。连野碧流通御苑,满阶秋草过天津。每惭清秩容衰齿,犹有华簪寄病身。驱马独归寻里巷,日斜行处旧红尘。
-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
翩翩书记早曾闻,二十年来愿见君。今日相逢悲白发,同时几许在青云。人从北固山边去,水到西陵渡口分。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
-
步出夏门行三首·其二
商风夕起,悲彼秋蝉。变形易色,随风东西。乃眷四顾,云雾相连。丹霞蔽日,彩虹带天。弱水潺潺,叶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善哉殊复善,悲鸣在其间。
-
古步出夏门行
白骨不覆。疫疠流行。市朝易人。千载墓平。行行复行行。白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