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
〔元〕
堂堂(1)大元,奸佞专权。开河(2)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3)。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
官法滥(1),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2),钞买钞(3),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4)可怜。
官权泛滥无度,刑法残酷苛刻,百姓怨声载道。社会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用钱去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
小提示:《正宫·醉太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醉太平·堂堂大元》是流行于元朝末年的一首散曲,作者不详。这支曲子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混乱情况,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全曲通篇都在控诉社会现实,有如战斗檄文,格调质朴自然,语言辛辣明快,音调铿锵有力,重叠对偶句式的运用于变化中见工巧,堪称元曲小令之佳构。
创作背景
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相关诗词
-
醉太平·珊瑚挂瓢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
醉太平·冰肌玉容
冰肌玉容。情真意浓。小楼几度春风。醉琉璃酒钟。关山万重。何时又逢。思量雨迹云踪。似襄王梦中。
-
醉太平·前题话匣子
无声有声。无情有情。几人天上曾闻。赏余音故伶。疾如搊筝。缓如合笙。曲终江上峰青。正簪红盛名。
-
闻江阴解围喜而独酌烂醉
好音慰我静风尘,漫喜呼儿笑语新。夏武有诗歌盛代,江山无恙着高人。短蓑月下形应古,白酒床头计未贫。安得尽闻烽火息,一瓢长醉太平春。
-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其三十一·醉太平
醉乐万年规。讴歌四海熙。衣冠蹈舞九龙墀。丽正仰南离。紫云高捧唐虞帝。垂衣天下文明治。镐乌岐凤呈嘉瑞。真个是,人在成周世。
-
送虞太熙学士知太平州
黄尘初出国门东,杨柳青青画隼红。占得度关云色异,想知登望月明同。曾传嚼蜡风情外,更悟烹鲜政事中。闻说太平迎候远,安排骑竹有儿童。
-
醉太平·风横雨狂
风横雨狂。销魂断肠。夜阑无奈秋凉。又更长漏长。颓垣断墙。来狼去羊。思量多少兴亡。付愁乡醉乡。
-
醉太平·昙花第三词,用宋人独木桥体
凌波藕花。隔篱菜花。如何曼陀罗花。解逢时作花。垂璎似花。仰盂吐花。十年重插宫花。共含饴赏花。
-
醉太平·太平天国忠王收复苏州百年纪念
金陵势休。吴中惠流。百年试听民讴。盼长江转头。遗文尽收。遗宫尚留。湖山重认苏州。问英灵慰否。
-
醉太平·微风画廊
微风画廊。斜阳绣窗。欲临金镜慵妆。对花枝忖量。青笺半方。乌阑数行。情丝还比春长。写东风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