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
〔宋〕
赵郡(1)苏轼(2),予之同年(3)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4)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5)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6)以顾予。
赵郡苏轼,是我的同年朋友。他从四川写信到京师给我,称道四川的两位叫黎生和安生的年青人。不久,黎生携带了他的几十万字的文章,安生也携带了他的几千字的文章,不以为耻辱来拜访我。
读其文,诚闳(1)壮隽(2)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我读了他们的文章,的确是宽广雄壮、意味深长,善于照应,气势奔放,充分表达了事实和道理,而他们的才力豪放纵逸,好像没有尽头。二生固然可以算得是魁首、奇特和崛起的读书人,苏君因此也可以说是善于知晓人才的人了。
顷之(1),黎生补(2)江陵府司法参军(3),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不久,黎生补缺江陵府的司法参军,将要走的时候,请我以言相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我说:“我知道你,已经在内心明白了,竟然还要相求我用言语从形式上来表述吗?”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1)。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黎生说: “我和安生都学习这种骈文,同乡都讥笑我们,认为不切合实际。现在请求您赠言,拟将解除乡里人的疑惑。”
予闻之,自顾而笑。
我听了这些话,连自己都克制不住笑了。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1),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世间不切合实际的人,有谁比我更严重的吗? 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知道符合世俗; 只知道记住圣贤之道,却不知道跟世俗要同流合污。这就是我现在还遭受困厄的缘故,而且自己还不知道啊! 世间不切合实际的人,有谁比我更严重的吗?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1)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
如今您的不切实际,仅仅是由于文章不接近世俗,是不切合实际中的小事罢了,担忧同乡讥笑。像我的不切合实际可就大了,假使你拿着我的文章归去,将要重重的得罪,难道只是被讥笑就为止吗? 那么像我这样的人,对于你们将要说些什么呢?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1)。
如果说我的不切合实际算好,那么它的后患就是这样;如果说它不好,那么就可以符合世俗,必定违背古人,就要随同世俗,必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的疑惑,那么这样,必定能够选择而取其正确的途径。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于是,我书写这些话来赠送给两位,并给苏君看看,认为我们的话怎么样呢?
小提示:曾巩《赠黎安二生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黎安二生序》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针对黎生提出的写作古文遭到时人非议讥笑一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委婉地告诫黎、安二生不要因怕他人嘲笑就去迎合世俗,放弃原则,热情鼓励他们要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赠黎安二生序》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安生和黎生一同学习古文运动所批判的骈文,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曾巩应黎生、安生之请,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相关诗词
-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
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
次韵伯尹赠奇童二绝句·其二
昔闻徐卿有二子,今喜卫家称一儿。只有九方真具眼,固应知是渥洼姿。
-
清心镜·赠长安李先生
李先生,忒执拗。全真堂下,最难训教。学修行、不尚扶犁,道我咱偏好。再三劝,再四告。认取五色祥云,自然耕道。种紫芝、灿烂灵光,便得归蓬岛。
-
清心镜·内耕种赠木张先生
处孤清,内耕种。心意安闲,不摇不动。杳冥中、见个金牛,向溪田深□。清雨降,紫芝耸。赤凤乌龟,前来看供。麻麦结、黍米神珠,上碧霄进贡。
-
爇心香·赠张刘二都料
奉劝清河,酷告彭城。暨诸公、休苦劳神。速离火院,早出迷津。纵水云游,归物外,作闲人。端的修行,洗涤心尘。以云朋、霞友为亲。研穷久视,讲论长生。便悟玄玄,通妙妙,得真真。
-
满庭芳·赠曹八先生
妙玄易解,心意难善。穷究如何长便。牢捉牢擒,争奈马猿跳健。十二时中返倒,斗唆人、生情起念。当发愿,便至死来来,与他征战。饶你十分颠傻,却怎禁,坚志专专锻炼。达悟知空,自是内观不见。才方生育天地,药炉中、日月运转。常清静,圣功生,神明出现。
-
满庭芳·赠姜王二先生
人人须道,次叙须知。始初屏子休妻。次则离家乞食。无作无为。但见老人童稚,便须当、礼乐先施。行大善,但生心举意,念念慈悲。挫锐摧强忍,把攀援爱念,莫起些儿。自是灵台渐莹,与道相宜。山上赤龙汞绕,海中间、黑虎铅围。大丹熟,指蓬瀛,跨朵云归。
-
满庭芳·赠宋何二先生
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著,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
-
满庭芳·赠长安徐先生
一明玄理,二曜交宫。三才四象究穷。通五彩霞光,来往清雨蒙蒙。六欲七情涤尽,八衢流、运转回风。九窍内,十分颠倒,显现真功。十极晴空虚白,九重门开阐,金玉重重。八色琉璃洞里,卧虎眠龙。七宝花开六出,五方中、四位归宗。三光照,二仪相从,一个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