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
梅霖(2)初歇(3)。乍(4)绛蕊(5)海榴(6),争开时节。角黍(7)包金(8),香蒲(9)切玉(10),是处(11)玳筵(12)罗列。斗巧(13)尽输少年,玉腕(14)彩丝双结(15)。舣彩舫(16),看龙舟两两(17),波心齐发。
持久的梅雨刚刚停下来,恰是红色的石榴花争相开放的时节。三角状的粽子外表呈黄色,似镶裹一层薄金一般;肉内为蒲根切段,洁白如玉,到处罗列着豪华的宴席。玩斗百草全然输在年少上,把彩丝连结在雪白的手腕上。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来观看一对对的龙舟在水中央一起出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1),红旗闪电,夺罢锦标(2)方彻(3)。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4)。归棹(5)晚,载荷花十里,一钩(6)新月。
景象非常奇妙。其中难以描画的地方是激起的浪花飞溅得如湖间的雪花。彩色鼓的喧响声如雷,红色的旗子前进的速度快如闪电,直到锦制的标旗被夺完才结束。观望中,水天交接处到了日暮时分,还能看到有红色的帘子被高高掀起。划船回来时天色已晚,船上载着一路的荷香和天上那一轮如钩明月。
小提示: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喜迁莺·端午泛湖》是北宋词人黄裳(一作吴礼之,一作王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先写节序风物,然后叙述人们欢度节日的盛况,末尾落到湖上景物;下片着重刻画赛龙舟、夺锦标的热烈场面,最后写日暮驾船载月夜归。全词通过一幅幅生动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端午节的民情风俗。
- 作品别称喜迁莺·梅霖初歇
- 作品出处演山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喜迁莺
- 文学韵律押词韵第十八部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喜迁莺·端午泛湖》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看,是作者纪端午泛舟湖上见闻之作。关于此词作者,一作黄裳,一作吴礼之,一作王诜,据学者唐圭璋和凌天松考证,当是黄裳所作。
相关诗词
-
喜迁莺·即席次韵南叔兄同亲友饯王万里万回宣幕
鬓霜盈握。叹刍牧荒墟,稻粱衰索。落日牛羊,晚云鸿雁,傍地飞空无托。牧人困和雨睡,田父醉连云酌。醉梦未醒,虎嗥川谷,麇惊林薄。离别。谁不恶。心事同时,都不论离合。眼底时几,鼻端人物,谁辨北征东略。最怜世途局趣,只道书生疏阔。无可赠君,松阴庭院,菊华篱落。
-
喜迁莺·嫩柳初摇翠
嫩柳初摇翠,怪朝来早有,飞花零坠。洞门斜开,珠帘初卷,惊起谢娘吟缀。蕊珠宫殿晓,谁乱把、云英揉碎。气候晚,被寒风卷渡,龙沙千里。沉醉。深院里。粉面照人,疑是瑶池会。润拂炉烟,寒欺酒力,低压管弦声沸。艳阳过半也,应是好、郊原新霁。待更与上层楼,遍倚栏干十二。
-
喜迁莺·清和时序
清和时序,望桂影渐生,薰风微度。挺秀金芝,传芳玉叶,天上瑞麟重睹,竞爽谢庭兰玉,信美西廱鸳鹭。庆门里,把丹枝争折,青云平步。声誉。喧盛世,人咏少年,古锦囊中句。艺祖诸孙,宗王贤子,偏爱汝阳眉宇。画堂令辰称寿,愿与冈陵同固。更看取,继汧公勋业,东平茅土。
-
喜迁莺·伫立蘅皋暮
伫立蘅皋暮,冻云乍敛,霜飙微列。怅饮杯深,阳关声苦,愁见画船催发。夜来红泪烛,还解惜、王孙轻别。怅望处,乍金丝冷落,兰薰销歇。闻说。归兴切。华鬓未生,得意浓时节。画戟门开,斑衣追逐,晓日凤凰双阙。帝城春信早,随处有、江梅攀折。烂熳赏,也多应忘了,东堂风月。
-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贺新郎·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 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
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
己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