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宋〕
中原(1)草草(2)失承平(3),戍火(4)胡尘(5)到两京(6)。
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安史叛军燃起的战火,烧到了东西两京。
扈跸老臣(1)身万里(2),天寒来此听江声(3)!
随驾回京的老臣呵,又孤身流落万里之外,在那秋冬间寒冷的时节,来听这滔滔的江声!
小提示: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是宋朝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先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又写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全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
- 作品出处剑南诗稿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五十三岁的陆游奉诏东归入京,入夏途经忠州,特地来到龙兴寺凭吊杜甫故居,写下了《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这首感慨深沉的绝句。
相关诗词
-
燕南龙兴寺阁晚眺
倚天楼阁贮金仙,层栋犹题赵宋年。混一南方今宇宙,英雄百战旧山川。鱼龙水落秋江外,刍牧人归夕照边。总为悲歌生慷慨,凭阑极目思凄然。
-
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
江亭感秋至,兰径悲露泫。粳稻秀晚川,杉松郁晴巘。嗟予有林壑,兹夕念原衍。绿筱连岭多,青莎近溪浅。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乔木粲凌苕,阴崖积幽藓。遥思伊川水,北渡龙门岘。苍翠双阙间,逶迤清滩转。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惆怅此生涯,无由共登践。
-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持献太夫人,远附海上舶。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岂无荔枝好,餍饫恐不摘。相去三千里,无异娱旁侧。乃知母子意,更远未尝隔。我昨往见君,从容弄书册。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主意顾未厌,筐筥自搜索。敢谓甘旨馀,亦及此下客。霜包才三四,气可压千百。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甘寒虽绕齿,悲感已横臆。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阨。
-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
读宛陵先生诗
欧尹追还六籍醇,先生诗律擅雄浑。导河积石源流正,维岳嵩高气象尊。玉磬漻漻非俗好,霜松郁郁有春温。向来不导无讥评,敢保诸人未及门。
-
读宛陵先生诗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馀刃独恢恢。
-
题吴先生山居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
-
和太原郑中丞登龙兴寺阁
青窗朱户半天开,极目凝神望几回。晋国颓墉生草树,皇家瑞气在楼台。千条水入黄河去,万点山从紫塞来。独恨侍游违长者,不知高意是谁陪。
-
经安容先生旧居
羽化留遗踪,千载踪难没。一泉岩下水,几度换明月。松老不改柯,龙久皆变骨。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至今青山中,寂寞桃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