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刘谐
〔明〕
有一道学(2),高屐(3)大履(4),长袖阔带,纲常(5)之冠,人伦(6)之衣,拾纸墨(7)之一二,窃唇吻(8)之三四,自谓真仲尼(9)之徒焉。时遇刘谐(1)。刘谐(1)者,聪明士,见而哂(10)曰:“是未知我仲尼(9)兄也。”
有一位道学先生,穿着高大的鞋子,衣袖很长,腰带很宽,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人伦的衣裳,从儒家的故纸堆和陈词滥调中窃取一点破烂,自称是孔丘的真正信徒。正好碰到刘谐。刘谐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哥哥呀。”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这位先生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你是什么人,竟敢“仲尼”“仲尼”地叫,还称他为哥哥?”
刘谐曰:“怪得(1)羲皇(2)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3)而行也!”
刘谐说:“怪不得远古的圣人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
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
李生(1)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2),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这句话,简明而得当,概括性很强而又耐人寻味,可以驱散道学先生们散布的尊孔迷雾,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刘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想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虽然这句话出于一时的玩笑,但是它的精辟透彻就是再过千百年也不能改变。”
小提示:李贽《赞刘谐》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赞刘谐》是明代文学家李贽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对儒家的祖师爷孔丘表示了极大的轻蔑,公开反对以孔丘为偶象,对孔丘的徒子徒孙进行辛辣的嘲讽,活画出那些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道学家们的腐儒相。文中借刘谐幽默的话,蔑视孔丘,戏弄道学家,驳斥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谬论,并大力称赞刘谐这些话“简而当”“可以破疑网”“百世不能易",鲜明地表述了李贽的反儒精神。文章行文简约,笔调诙谐,但字里行间仍闪烁着李贽与传统观念毫不妥协的战斗锋芒。
- 作品出处焚书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李贽生活的嘉靖,万历年代,属于明王朝的后期,政治上已经腐败至极。反动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行将灭亡的政权,就变本加厉地推行宋朝程朱等人所倡导的唯心主义理学。而所谓理学乃是一种反动、虚伪、残酷的东西,是束缚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李贽写《赞刘谐》这篇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痛击“理学”这种孔孟之道的新变种,揭露理学家们那种虚伪可憎的丑恶面目。
相关诗词
-
寄刘实斋侍郎
狂胡昔犯高安郡,井邑皆经蹀血馀。儿童犹记驯治化,盗贼能全白鹤居。子政子骏皆博学,公是公非各著书。侍郎鼎贵殿诸老,刘氏愈蕃而大欤。
-
挽刘学谕
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
送刘泾州
刘侯之弓三百斤,壮气可以摧浮云。不忍区区事狐兔,自请治郡当胡尘。天子外家异恩礼,秋庙旧鼎多功勋。少虽侍中贵省士,匈奴宜避飞...
-
刘泾州以所得李士衡观察家宝砚相示与圣俞玉汝同观戏作此歌
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云是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灵卵石。我语二客此不然,天宝称载不称年。刺史为守州为郡,此独云尔奚所传。两...
-
送刘初平谒会稽范吏部
刘生大梁客,五十耻独醒。观书泛为通,不肯明一经。壮岁怀慷慨,边游忍伶仃。担簦售白璧,垂蒯提青萍。归来面朝士,口写山川形。公侯尽高意,礼数争分庭。落魄破小节,浮游谢尘冥。诙谐若流輠,捷胜如建瓴。荏苒混朝市,缤纷迈年龄。有云致官爵,百说无一听。二子才...
-
曹秀之待制罢福建还朝刘君玉待制自长沙移邓俱会郡下作七言叙别
华阁昭回云汉间,侍臣高选奉清闲。曹刘共许同时贵,楚粤初看报政还。邂逅相逢惊远别,从君一笑发愁颜。莫教铙鼓催行色,更益春风雨鬓斑。
-
刘九经
白首儒先困一经,此君年少独声名。早知刘氏无蚩者,深信宣尼畏后生。贾谊尚为门下掾,终军仍许出关行。限年选举今留滞,跃马赢粮见子情。
-
刘柳情谊
元和十年,(柳宗元)例移(按例调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皇帝的命令)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
-
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刘郎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馀。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闻多望士登天禄,知有名臣荐子虚。且复弦歌穷塞上,祇应非晚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