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

李贽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

邴原从小失去父亲。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师曰:「童子何泣?」

老师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哭?”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恻然曰:「书可耳!」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

原曰:「无钱。」

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师曰:「童子有志,吾相教,不求资也。」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小提示:李贽《邴原泣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李贽

李贽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