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无名氏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我儿征辽东(1),饿死青山(2)下。

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今我挽龙舟(1),又阻隋堤(2)道。

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1)今天下饥,路粮(2)(3)小。

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前去三千程,此身(1)可保!

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寒骨(1)荒沙,幽魂泣烟草。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悲损(1)门内妻,望断吾家(2)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安得义男儿(1),焚此无主尸(2)

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引其孤魂回,(1)其白骨归!

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小提示:无名氏《挽舟者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挽舟者歌》是隋大业三年(616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真实地揭露了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给百姓带来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诗的后四句,纤夫更料自己劳身焦思,饥寒交迫,断无生还的可能,竟委以“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凄凄切切,悲不自胜,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暴政的控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又加上朝廷的无能,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有感而发,反映了黑暗社会普通人民的悲惨命运。

创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他还增筑长城,开凿运河,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他还从洛阳坐船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驱使数万船工拉纤。这浩繁的劳役、兵役,加上苛虐的横征暴敛,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整个隋炀帝时代,可谓赋重役繁,民不堪生。《挽舟者歌》这首民谣,就是隋大业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时,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

无名氏

无名氏

隋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