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隋〕
我儿征辽东(1),饿死青山(2)下。
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今我挽龙舟(1),又阻隋堤(2)道。
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方(1)今天下饥,路粮(2)无些(3)小。
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1)可保!
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寒骨枕(1)荒沙,幽魂泣烟草。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悲损(1)门内妻,望断吾家老(2)。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安得义男儿(1),焚此无主尸(2)。
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引其孤魂回,负(1)其白骨归!
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小提示:无名氏《挽舟者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挽舟者歌》是隋大业三年(616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真实地揭露了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给百姓带来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诗的后四句,纤夫更料自己劳身焦思,饥寒交迫,断无生还的可能,竟委以“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凄凄切切,悲不自胜,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暴政的控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又加上朝廷的无能,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有感而发,反映了黑暗社会普通人民的悲惨命运。
- 作品别称隋炀帝时挽舟者歌
- 作品出处炀帝海山记
- 文学体裁民谣
- 创作年代隋代
创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他还增筑长城,开凿运河,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他还从洛阳坐船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驱使数万船工拉纤。这浩繁的劳役、兵役,加上苛虐的横征暴敛,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整个隋炀帝时代,可谓赋重役繁,民不堪生。《挽舟者歌》这首民谣,就是隋大业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时,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
相关诗词
-
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取其略作诗以送之
...更。况值朝廷上宽大,苦谏兼容天子圣。我疾不幸子可属,或列封章或庭诤。勿学得路世俗儿,软语妖歌日酣醟。乃知山英落落者,支革虽疲心愈竞。予思物理似颠倒,难用智愚准衰盛。贤豪既少遇又稀,或老且困壮而病。就令贵显亦迍踬,尤触阴机石临阱。一思九...
-
襄阳歌
...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仿佛见太行。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买剑倾家赀,市马托生死。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杜甫诗...
-
潇湘神·看龙舟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
大舟
大舟无风船不举,小舟傍入青冥去。舟中渔子呼且歌,夜半斗鱼谁得多。
-
翩翩水中舟
翩翩水中舟,既满何用载。主舟者谁子,无乃忽于败。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自是人致然,已溺何足怪。
-
黄渚舟中·其二
酌彼溪店酒,醉向舟中眠。舟人待月出,急急乘晚牵。前山见瓦屋,小彴横沙田。回首六百载,我思唐谪仙。
-
泊震泽道中步游善宥寺观芍药回舟中小饮用范四韵
非才与时背,空手行路难。朱门极严冷,仰首不可干。初欲效寸进,挽舟八节滩。雅意同心人,赠之云锦端。虽云食破砚,渴拟回狂澜。胸次竟莫吐,千丈虹蜺蟠。谁复议行藏,浩歌空倚栏。南来寄疏蓬,虾菜岂所欢。寻幽偶一笑,芳葩发奇观。念尔托根远,香色不易完。姓名逋客...
-
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
...。观君眉宇含风霜,岂肯展转蛾眉床=。西斋一榻净如水,何如与我同卧起。客子倦游思故乡,归心往来鸥鹭行。梦中山川不识路,凭君推挽过西江。
-
拨棹歌·其二十
都大无心罔象间,此中那许是非关。山兀兀,水潺潺,忙者自忙闲者闲。
-
四歌·其二
吾家群从兄有四,两者是兄两者弟。少者奕奕负奇气,更复温良得吾意。一倾十斗不辞醉,至竟此酒为身累。呜呼衰年得归亦不恶,谁与衔杯共欢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