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登阁远眺但见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浑同一体难以辨认。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市人的喧闹与鸦鹊啼鸣,远远听来合成了一种声音。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这个寺阁到底有多么高峻?这个寺阁又是谁人经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飞星

侧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攀摘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曾把终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净。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绘下自己的画像留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身躯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阁一样气度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古代虽有许多人粗暴骄横,作的事却常让世人惊叹。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

登阁的人还紧张得张口喘息,造阁的人不知何以能够承担!

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为何不仔细观看这一寺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有多么英勇大胆。

小提示:苏轼《真兴寺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真兴寺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篇首先写寺阁的高峻,并生动地绘出当诗人登高临远所见所闻。诗人又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寺阁的高度,表现了一种身临其境却带有幻想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出对历史的回顾,点明建阁之人,以及眼前所见寺阁中留存的王中令威武的画像,正与险峻的寺阁共斗峥嵘,风格协调。篇末六句对建阁人非同寻常的胆气,极表惊叹和赞赏,并特别点明见到寺阁的壮观,即可推知王中令的英勇气概。全诗由阁到人,几度回环描写,跌宕有致,意境壮阔,语言雄健。

创作背景

《真兴寺阁》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此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第六篇。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