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会

杨维桢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乌云迷漫了秦时的雄关,大地掩没山河的门户。两只苍龙正在相斗,一会儿白日高照,霎时间又满天大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且举玉钟饮酒,愁云恨海翻覆,那边正巢居窥伺,有一对凶恶的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

万古千秋的天上,岂能有两轮金色的太阳。天的那一个角落,只有残星和月亮的光芒。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座中的来客有天子的气象,七十二颗黑痣象明珠,排布在左腿之上。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

十万大军齐声呼喊,呼喊声震地摇天。将军拔出长剑,剑光照红了容颜。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将军下马,力能拔山,豪气于云,黄河翻卷。

剑光上天寒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剑光上天,星月凋残,明朝划却了河山一半。

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将军把来客送走,亚父的玉斗撞破了耿耿青天。

小提示:杨维桢《鸿门会》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创作背景

秦朝末年的鸿门会,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有详细记载。而杨维桢生活在元代末期,其所处的时代与秦末有很多相似之处:尖锐的社会矛盾,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长期的战乱纷争,这些也都是元末社会的特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先后起兵抗元,后来又相互争杀,角逐帝王的宝座,与秦末刘项之争如出一辙。杨维桢在元末因避兵乱,曾隐居富春山,又徙钱塘,再徙松江,他曾先后拒绝张士诚、朱元璋的礼聘,时事的风云变幻,他都感受很深。《鸿门会》此诗即是杨维桢以鸿门会这一史事为题材的咏史之作。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任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等。元末遇兵乱,隐居富春山、钱塘、松江等地。诗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时称“铁崖体”。有《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