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
得杨八(1)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仆(2)始闻而骇(3),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4)?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5)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竟然非常高兴,于是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仍然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假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毁灭丢失,都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乃今有焚炀赫烈(2)之虞(3),以震骇(1)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1)也。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使父母早晚享受天伦之乐,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竟然有一场大火肆虐的灾祸,使您震惊不安,并且调和饮食的工具,或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1),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一般人都说,盛衰祸福相互依存,得和失不会一尘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那么开始受到种种困苦惊吓,因此有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身心经受各种劳苦颠沛的磨炼,然后能有光明坦荡的前途。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我认为这条道理太迂远,大而无当,即使古代的圣人也不认为事情确实那样发展:这是我后来疑惑的原因。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1),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2)之,衔忍(3)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4)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像您这样遍读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者很有研究,具备如此众多的才学,而在仕进上却不能高出于一般的士人,达到显赫的地位,这实在是没有别的原因。京城中有不少人说您府上广积财富,那些爱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害怕、忌讳,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因为公理难以伸张,世情又多猜忌。一旦有人说出称赞您的话,那班以讽刺攻击为能事的小人就以为那人必定得到您的厚礼了。
仆(1)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2)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1)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4),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1)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3)之所加,常与孟几道(5)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6),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7),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8),是祝融、回禄(9)之相吾子也。则仆(1)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10)之,使夫蓄(2)于心者,咸得开其喙(11),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2)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12)吾有望乎尔(13),是以终乃大喜也。
我从贞元十五年(799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单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已认为有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可以放胆说话,想趁此彰明您受阻滞的情况。但是,我有时在同行面前称赞您时,仍然有相视而暗笑我的。我实在是痛恨自己的品德修养还不足以使人亮察,素来清白的名声还未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猜忌。我经常与友人盂几道谈起这件事,并对此痛心不已。于是现在正好您的家财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虑也一起化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真是祝融、回禄在帮助您啊!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都会原谅并表扬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1)。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2),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要仆(1)文章古书(2),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3)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1)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4)。宗元白。
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不能详尽。宗元向您问好。
小提示: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给好朋友王参元的一封信。这封信第一段写自己从杨八那里得知了王参元家里失火的消息。中间五段分别说明“始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三层意思,着意阐述自己所以致书祝贺朋友家失火这个违反常理的奇论的原因,层层递进。最后一段写自己想念王参元,传递了对友人的深切关爱之情,更包含着对友人前程的无限关怀之意。这封信纵横转换,曲折抑扬,淋漓酣畅,入情入理。
- 作品出处柳河东文集
- 文学体裁议论文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这篇文章当写于元和元年(806年)。是柳宗元得知进士王参元家遭了火灾后,写给王参元的一封信。
相关诗词
-
不欺室三字参政张公书也笔力劲健如端人正士俨然人望而敬之因成古诗八韵
...人国大老,历代遗编饫探讨。馀事游神翰墨间,乘兴濡毫快挥扫。严霜烈日如鲁公,抉石奔泉陋徐浩。国朝君谟书第一,大字劣于行与草。云山心画无不长,笔力纵时书更好。我来求字盖求人,不为有官缘有道。紫岩之铭云山笔,不欺室中双至宝。玉箫峰下梅花溪,愿学云山归...
-
拟古七十首·其七·陈思王植赠友
...敌,抗志在必臻。伊余忝藩翰,夙昔备宗臣。同欢岐忧戚,厚禄豢其身。狐白足禦寒,片腋非所珍。铅刀望一割,微颖不见伸。勇士思丧元,舍生乃成仁。怀君笃明义,聊以示殷勤。
-
论梁元帝读书
...蔡之玩物丧志,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梁元、隋炀、陈后主、宋徽宗皆读书者也,宋末胡元之小儒亦读书者也,其迷均也。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浮屠氏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
-
闻进士孙何及第因寄
昨朝邸吏报商山,闻道孙生得状元。为贺圣朝文物盛,喜于初入紫微垣。
-
送郑南进士归洪州
霜飘枫叶满长郊,家指西山旧结茅。访我谪居龙失水,怜君行路鸟焚巢。仲尼未免遭儒戏,杨子何烦解客嘲。归去豫章泉石好,不知徐孺与谁交。
-
鹿泉居士王觉民颇有杜子美不彻之恼和东坡忆梅韵箴其膏肓
鹿泉居士身若槁,不惯看花梦颠倒。桐庐有客燕新昏,妄托娇痴重伊恼。冻云垂地雪欲落,断雁叫群天尚早。一枝何处寄春来,便觉寒窗自华好。琼瑶万里眼界净,咫尺前村莫轻扫。留将青女伴孤芳,长向茅斋照衰老。先生才思老不进,寤寐池塘见春草。对花酌酒祝东君,烦把穷...
-
送王道元运判致政归潜皖
好山如幽人,深绝常避地。潜峰独呈露,孤立信奇最。高拥一峰寒,缥缈乱云气。万古招行人,谁与赏心会。我公实仙才,昆阆失品次。挽公青霞襟,来作绣衣使。终寻汗漫游,高举九霄外。行色开画图,秋容掩新霁。造化为我娱,神超物无累。我穷知音稀,与世久无味。落叶扫不禁,岁月水东逝。愁作送公诗,出门更何诣。赠言词亦贫,无以报高谊。野宿慎衣裘,寒霜方夜坠。
-
感怀三首·其三·杨冢宰起元
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
进万寿表文过偏桥次瀛崖王左辖韵
城外青山山外高,偏桥险路马蹄劳。天开绝域来重译,人到穷荒恋绨袍。春鸟报晴催节钺,皇华匝地衬千旄。一函敬效嵩三祝,更进霞觞献寿桃。
-
至滇南次答陆进士震韵·其四·住春阁即温泉阁
杰阁隐温泉,临流倦欲眠。清含云外影,春在水中天。大块浑无迹,洪炉暗有烟。知君豪杰士,高咏自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