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唐〕
中庭(2)晒服玩(3),忽见故乡履。
在庭院里晾晒玩物和衣裳,忽然看见故乡带来的鞋子。
昔赠我者谁?东邻(1)婵娟子。
从前它是谁赠送我的啊?是东邻的一位漂亮姑娘。
因思赠时语(1),特用结终始(2)。
它使我想起她赠鞋时的话:用它表示有始有终的情肠。
永愿(1)如履綦(2),双行复双止。
你我好比这双鞋子一样,同行同止永远结对成双。
自吾谪(1)江郡(2),漂荡三千里(3)。
自从我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在三千里路程上漂泊游荡。
为感长情人(1),提携(2)同到此。
为了感激那多情的姑娘,一直把鞋子携带在身旁。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今天看到它使我心情惆怅,愈看愈加思念那个好姑娘。
人只(1)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人单形只鞋子还是一双,人和鞋子怎么才能一样?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1)。
多么的可叹多么的可惜啊,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
况经梅雨(1)来,色暗花草(2)死(3)。
经过黄梅季节连绵阴雨,鞋色黯淡花草已经枯黄。
小提示:白居易《感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感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因睹旧物而表达对旧情人真挚思念的感伤诗。此诗起笔二句写发现信物,自然引出下文。“昔赠”六句写诗人对邻女赠鞋的回忆,从邻女湘灵赠鞋时的言语和诗人对鞋的珍藏、重视,可见二人之间真挚的爱情。“自吾”六句写自己遭贬江州,携带着赠鞋,表示对邻女爱情的念念不忘。最后四句言诗人慨叹往事如过眼烟云,留下的鞋已色泽消褪,绣饰黯淡,暗示在唐代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有情人终难成眷属。全诗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感情真切。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感情》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的梅雨时节过后,诗人被贬江州时期,是为感念昔日情人的所作。诗中所怀念的对象“东邻婵娟子”,是诗人早年的恋人湘灵。诗人与夫人杨氏结婚以前,曾与这位邻女产生过爱情,邻女赠履,实有信物的性质。她绣手锦心,针线活做得极好,可谓心灵手巧,而且在婚姻问题上大胆主动。但唐代门第等级甚为森严,门户不当,这位美丽的少女终于未能和诗人结为伉俪。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结,终生难忘。特别是当诗人在逆境中漂荡时更是如此。
相关诗词
-
感怀·其一
清净而今遍六根,焚香幸作佛前人。已知性海须登岸,且向恒河试问津。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
-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
野泊对月有感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
感遇十二首
...食。【其十】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其十一】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至精无...
-
古代文论选段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
闲情赋
...作者之意乎。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
-
文心雕龙·明诗
...,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至尧有《大唐》之歌...
-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儿遭苏峻难遇害。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王长史病笃,寝卧镫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