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蒲松龄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奂山山市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同人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近中无此禅院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

无何,见宫殿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

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层层指数,楼高,则少;数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立,不一状

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

逾时,楼渐低,可见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倏忽如拳如不可见。

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鬼市”云。

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小提示:蒲松龄《山市》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此文描写 了“山市”从出现到幻灭的神奇景象,亦表现了人们从发现它时“相顾惊疑”的心情到全神贯注细观察的心理变化过程。全文只有三百一十多字,但描写细致入微,引人遐想;文字用语极其精炼,形象具体,结构严谨,读来一气呵成。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一年(1672)夏天,三十四岁的蒲松龄与高珩、唐梦赉等人同游崂山,非常幸运地在崂山辕岭看到了海市蜃楼。回来后,他和唐梦赉还分别写下《崂山观海市歌》、《崂山看海市》描述了这次胜景。作者家乡的奂山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号称淄川八景之一。此文即是作者记录了其家乡的山市奇景的一篇文章。

蒲松龄

蒲松龄

清代杰出文学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器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高邮作幕宾外,长期在家乡为塾师。家境贫困,对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