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蓬莱阁

吴文英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堕虹际。层观翠冷玲珑,五云(3)飞起。玉虬(4)萦结城根,澹烟半野,斜阳半市。

正是彩虹向下悬垂的时机。层层楼观冷翠玲珑,巍然耸立,五色祥云,凌空飞举。白玉似的虬龙,盘绕在城垣根际,西去的斜阳,照射半个市区。

(1)危睇(2)。门巷去来车马,梦游宫蚁(3)秦鬟(4)古色凝愁,镜中(5)暗换,明眸皓齿。

站在高处远眺,所有风光尽入这凝神流睇。门巷之间车来马去,真像是南柯一梦。经历了富贵荣华的蝼蚁。秦,山依然旧态,古色中平添愁绪,倒映历史画卷的镜湖,不知不觉物换星移,当时的明眸皓齿,如今去向哪里?

东海青桑(1)生处,劲风吹浅,瀛洲(2)(3)。山影泛出琼壶(4)碧树(5)人世。枪芽(6)焙绿,曾试云根(7)味。岩流(8)溅、涎香(9)惯揽,娇龙春睡。露草(10)啼清泪。酒香断到,文(11)(12)。今古秋声(13)里。情漫(14)寒鸦孤村流水(15)。半空画角(16)落梅花(17)地。

东方的沧海变成了青桑丛生的陆地,劲风吹起,大海明澈见底,瀛洲仙境,更显得清新无比。山影里托出个琼壶,传说中的仙山从海上泛起,碧绿的大树枝叶扶疏,跟人世间相差无几。“枪芽”般珍贵的嫩茶焙制出诱人的绿意,“云根”的神韵,品尝后便令人神迷。山崖上泉水倾泻,瀑布般飞迸撞击,海面的龙涎香回旋搅动,海底娇龙也失去春天的睡意。草叶上露珠闪烁晶莹,有如啼泣时的泪滴。酒的香氛到何处才能停歇,是文人的丘垅,废隧的穴隙。古今的巨大变化,全都融入秋声传出的信息。情绪不要枉自低沉,面前是“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树”这种诗意。还有,半空中传来,画角之声如诉如泣,还有,《梅花落》这一笛曲,乐声回旋,落向茫茫大地。

小提示:吴文英《瑞龙吟·蓬莱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瑞龙吟·蓬莱阁》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分三片。第一段勾画蓬莱仙境的背景。第二段转写绍兴故郡的特异风光。第三段前五句用“沧海桑田”事典。承上,点出“琼壶”;启下,转写“碧树人世”。但以下所写之“枪芽”“云根”“涎香”“娇龙”等物典,仍是实中有虚,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从“露草”句开始至终篇,用“今古秋声里"加以唱叹,将“蓬莱阁”这一主题融入历史时空。全词反复赞颂蓬莱阁为登临胜地,同时在其中插赞卧龙山的云雾茶和泉水,并抒发对葬于此地的古越文种大夫的感叹。

创作背景

《瑞龙吟·蓬莱阁》是吴文英初客绍兴时期的词作。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此词与《绛都春》之赋蓬莱阁灯屏不同,彼盛而此衰。疑此词作于宋亡之后,故中多吊古感慨语。(‘东海’三句)疑指宋亡而言,可为梦窗卒于临安破后之证。”吴文英生活在南宋灭亡前夕,杨铁夫认为他及见宋亡,《瑞龙吟·蓬莱阁》是在宋亡之后,吴文英亲见元兵攻入临安有感而作。这一点虽不能说已是定论,但作者已能痛感南宋灭亡在即则是不用置疑的。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