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轩辕黄帝制出的律管且把它收起来,虞舜弹过的五弦也撤下去吧!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我身患风疾已不再能演奏,还错将雄管当作雌管吹,听到弹出变了调的琴声伤透了我半死的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古代圣贤的名声何其邈远,羁旅他乡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船往汉阳每晚总停泊在东北的震方,湖面平阔很早就能见到报晓的参星。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我苦忆京华如同马融闻笛,迎风凭眺若开王粲之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遥望寒空,悲故乡不见;群云惨淡,生岁暮层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从迷茫的雾气中露出水乡的茅屋,红叶枫林的岸后便是重叠的青山。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冬天里炎方的瘴气仍然郁积不消,濛濛的细雨又总是下个不停。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咚咚的鼓声,报道迎神歌舞刚开场;弓响弹落,似乎打下了土著爱烤着吃的猫头鹰。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尽兴观赏刚刚忘了烦闷,谁知忽然又愁苦难禁。

生涯相汨没,时物自萧森。

这主要是想到一生流离道路,眼下的景物又是这样的萧条。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杯弓蛇影,疑畏多端因而得病;朝簪不缺,淹留各地却难归京。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我曾为救房公廷诤忤旨,有如牵裾倞魏帝的辛毗;又像是受刘歆之子狱辞连累而投阁的扬子云。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我这么奔走窜逐终将何往?微才谬承诸公所钦真令我感谢不尽。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我倒安于喝不加糁子的野菜羹,你们诸位真说得上是“其人如玉,为国之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我那个随身携带的破乌皮几缝了又缝,百结鹑衣更是补丁摞补丁。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我的哀伤同庾信一样的深沉,不草书檄却有异于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十个暑天穿的都是岷山产的葛衣,霜期三度听厌了楚户的砧声。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我曾作郎官叨陪锦帐,如今已有许久没摇晃着白头自长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反朴还真的时代难以遇到,若能作到忘机便易“陆沉于俗”。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只因为不能没有超过鹪鹩数粒的粮食,于是就强颜接受诸公清白得来的赠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回不了家,最好让萋萋春草将思归的愁恨封闭起来;可是来到湖南,又“多忧污桃源”,寻不到栖遁之地。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这就只得像转蓬般四处飘零,沿途还须服药行散,却没法减轻沉重的病情。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跟在潘岳的后面掩埋了早殇的幼女;真想到邓林中去寻找夸父扔掉的那根手杖,扶持我越过世途的艰险。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可笑我邯郸学步拙于随俗,最感激诸公对我的知遇之恩。

却假苏张舌,高誇周宋镡。

你们借来苏秦、张仪三寸不朽之舌,过高地夸奖我是天子剑上的周宋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

纳入众流的三江五湖浩汗无涯,高地之上更耸立着高高的山峰。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城府的大门冲着朝阳敞开,苍松翠竹掩映着清清的流水。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人们都带着倩倩的笑脸,骑着骎骎的快马来投奔诸公。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你们都具有慧眼能赏识像我这样既愚且直的人,惟愿皇天后地能照临我感激诸公的赤诚。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蜀将割据,仿佛公孙述仍在恃险;杨子琳受赂而还,当今的侯景所以就未被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洛阳久无信来,长安还未解除战争的威胁。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客居使人畏惧,入乡问禁随俗,到处可忧。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战火兵乱依旧,南北伤乱,作战军声至今不断。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像许靖的远去交州,这已非我的体力所能胜任;自知定如葛洪的尸解,将死途中。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若论家事,空有丹砂诀而炼不成金,思想起来,不觉泪如雨下。

小提示: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笔诗。作者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回顾了半生颠沛流离之苦,并向亲友托咐了后事,充满着凄切动人的家国之忧。全诗结构层次清晰,依照标题划分为四个层次,即风疾舟中、伏枕抒怀、家国伤痛与奉呈湖南亲友,每层紧扣忧苦的基调,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忧思愁苦,气势沉雄,艺术精妙。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冬,杜甫带着一家八口,从潭州(今湖南长沙)乘船往岳阳,经过洞庭湖时,风疾愈加严重,半身偏枯,卧床不起,百感交集,作下此诗,寄呈给湖南的亲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