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义塔
〔近代〕
奔霆飞熛(1)歼人子,败井(2)颓垣(3)剩饿鸠。
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值(1)大心(2)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3)。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精禽(1)梦觉仍衔石,斗士(2)诚坚共抗流(3)。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度尽劫波(1)兄弟在,相逢一笑泯(2)恩仇。
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西村博士(1)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2)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3)。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4)云尔(5)。
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并且为冢的落成征求诗文,所以草率的写了这首七律,姑且表达深远的情谊罢了。
小提示:鲁迅《题三义塔》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题三义塔》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通过一个鸽子的遭遇,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又写出了日本人民不同于日本侵略者。后两联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并寄以重归和好的希望。这首诗爱憎分明,构思完整、思想深邃。
- 作品出处鲁迅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933年
创作背景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作者鲁迅于是在1933年6月21日写了《题三义塔》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题三茅峰
巨灵握奇石,飞落人间世。怒拳一击破,高下成鼎峙。三光发其精,吾岳借之气。精气久以灵,稍稍见奇异。香之为草木,清之为泉水。天则为洞天,地则为福地。㠌嵚白云根,怪巧分琐细。龙潜而虎藏,猿啼而鹤唳。始焉三仙居,终也众真萃。至今丹砂光,上下数万里。清游动高吟,今古几骚士。搜奇探幽深,或仅见一二。输君呼笔神,尽发万古秘。我于尘埃中,读之如亲履。呼儿谨縢藏,再拜归棐几。
-
题三水县舍左几著作
还乡去日正迟迟,枉道相过慰所思。历国聘君良自苦,敝衣怀组欲谁欺。白杨叶上三更雨,黄菊风前一酒卮。莫道相逢是容易,与君头鬓各丝丝。
-
题宣一僧正院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发师。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
题三陵冢
春到三陵淑气和,雪初消处翠嵯峨。梅花未知开多少,策杖携壶试一过。
-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
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其二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标数面便多情。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
-
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其一
龟山独出压淮流,宝塔仍居最上头。银笔书空天作纸,玉龙拔地海成湫。向来一厄遭群犬,挽以六丁兼万牛。逆血腥膻化为碧,空馀风雨鬼啾啾。
-
题三径图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腥膻尚京洛,羁旅久江湖。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
题三茅堂读放翁碑易道士设茗
宝山最佳处,突兀三茅堂。幽襟玩岩穴,散脚登崇冈。梅亭虽未花,自觉草树香。午阴布修干,禽鸟时来翔。下视江海波,风烟渺茫茫。贞石披妙词,摩挲有馀光。吾身已尘土,乃得闲相羊。羽人复能吟,煎茗邀山房。意胜神顿适,俗远虑兼忘。乃知轩裳絷,自苦升斗藏。饥饿非难忍,岁月空帝乡。挥手下山去,馀情满秋阳。
-
六绝句呈赵帅兼简郑机宜·其三
雁塔题名尽俊贤,即今十八卧重泉。合离荣瘁何须较,强健相过是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