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秉烛夜游图

高启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华亭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华萼相挥楼头的太阳刚下山,宦官已经催促锁上宫门。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皇上今天晚上在西园设宴,高高燃起银盘上的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喧闹得连海棠睡不安稳,灯光照着红妆显得更加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整个庭院灯火辉煌像春雾一样,看不见空中还有月亮。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刚谱成的霓裳羽衣舞正尝试弹奏,内使不断叫换蜡烛。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负责时间的宫女报告铜签,歌舞正欢不要催促才夜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皇上说今夜要大醉并通宵,明天暂且让大臣不用上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只是担忧风露渐冷,妃子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

琵琶羯鼓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皇上白天欢乐不会满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时间化成光明烛,去照耀逃亡百姓的小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想当年夫差在姑苏台上长夜欢歌,隋炀帝在江都宫里放飞萤。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这是一样的行乐不知道限制,战乱突然发起那又该怎么办呢?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可怜皇上成了蜀中的归来客,在兴庆宫内晚景凄凉头发全白。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孤灯再照也见不到返魂人,深秋夜里雨打梧桐显得更加萧瑟。

小提示: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明皇秉烛夜游图》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就图画所绘,极写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宴乐情景,最后以其晚景凄凉作结,生出讽谕题旨。婉而多讽,意境和谐,叙写明快而转折自然,为其艺术特色。全诗不胶着于静态画面的摹绘,能够放开笔触,驱遣想像,从夜宴的热烈场景,一直伸展到烽火战乱的惨状与凄凉的晚境,并在这乐极生悲的变化过程中,寄寓着讽喻垂戒的用心。这实际上是将咏史感事的笔意引进了题画领域。诗篇所叙内容跨度虽大,章法却很严密,不仅前后比照鲜明,而且通首用烛火作引线,转折过渡,贯串首尾,颇见匠心。至于语言明丽,铺叙生动,音声和美,情思宛转,以及逐章转韵、平仄相间的格式,承受自元白“长庆体”,也增添了诗的魅力。全诗从白居易《长恨歌》化来,但无一语相袭,显示了作者在诗歌艺术上的不凡功力。

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偏宠贵妃杨玉环,竟至荒政误国,此事为历代文人注目,以致据以为题材写了不少诗文,并有绘画、戏剧,都以李、杨关系为主要题材。不同的作者从各自的立场、视角看待李、杨关系,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 有的认为“昏君亡国”,有的认为“女色亡国”,也有的认为祸乱与杨妃无关,也有的赞扬李、杨爱情。高启这首《明皇秉烛夜游图》,也是为谴责李隆基的荒淫误国而作的。

高启

高启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他的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他的诗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