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泉眼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招提高冈,疏散连草莽

太平寺位于高高的山冈,周围是山林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广深丈尺间,宴息轻侮

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北风起寒弱藻翠缕

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小提示:杜甫《太平寺泉眼》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太平寺泉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赞叹太平寺泉眼的神异、泉水的明净及环境的幽美,表示要在这里卜居,服食修炼,以成正果。全诗可分四段,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创作背景

《太平寺泉眼》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在秦州所作。黄鹤注:“太平寺在秦州。诗云‘北风起寒文’,当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