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唐〕
西上莲花山,迢迢(1)见明星(2)。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1)把芙蓉,虚步(2)蹑(3)太清(4)。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霓裳(1)曳广带(2),飘拂升天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邀我至云台(1),高揖卫叔卿(2)。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1)。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洛阳川(1),茫茫走(2)胡兵。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流血涂野草,豺狼(1)尽冠缨(2)。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安禄山叛军都封爵簪缨。
小提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古风·其十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壮观而雄奇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反映出其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前十句勾勒出莲花山的奇丽景象和诗人飘逸不凡的形象,展露出其超越现实的豪情壮志和追求理想的高逸信念;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描绘了洛阳川上胡兵横行、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既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也表达了他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全诗运笔高妙,想象丰富,颇具艺术感染力。
- 作品出处李太白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词韵第十一部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确定的是其二《蟾蜍薄太清》为伤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之事,此事在开元十二年(724),则此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二年之后。其四《凤飞九千仞》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诗人在秋浦时期。其十九《西上莲花山》作于至德元载(756)诗人由梁宋奔玉华山时。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诗人入长安时。这组诗中最晩的作品,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乾元二年(759)所作的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
相关诗词
-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十九·莲花
若耶溪畔多芬菲,镜里红妆天下稀。映日千霞难辨色,回风一水不沾衣。妖童奏曲横桡去,冶女衔羞戴叶归。何似侬溪为属玉,年年花底一双飞。
-
颂古九十八首 其十九
古镜当堂不动光,自是揩磨不得方。一点□明含法众,森罗万象不能藏。
-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其十一
出入乡关四十期,劳人迎送每惭之。今朝单骑归来速,且喜乡人都不知。
-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其十五
只爱湖光似镜平,那知汹涌作潮鸣。直疑身在江船上,夜半更闻风雨声。
-
和韩秋怀十一首·其十
商飙起何处,古树生秋声。肃肃夜气寂,悠悠月华明。兀兀念前古,孜孜殚寸诚。默默守孤陋,兢兢防满盈。兴至役诗匠,愁来驱酒兵。自适布衣愿,未觉青衫荣。长须与赤脚,亦足供使令。
-
连日至瞿唐谒白帝祠登越公三峡堂徘徊览古共成十二绝·其十·昭烈庙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
左原诗三十二首·其十九·小雁荡
归雁行飞集涧阿,不贪江海稻粱多。峰头一荡虽然小,饮啄犹堪避网罗。
-
左原诗三十二首·其十五·人面岩
看尽人间古与今,苍颜一任藓苔侵。岂惟有面如人面,更喜无心似兽心。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七
燕山雪花大如席,与儿洗面作光泽。恍然天地半夜白,闺中祇是空相忆。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