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
〔宋〕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的时候居然死了。还有幸运的长成可以用做栋梁的时候,就被锯掉了。还有那些不幸被大风拔起,被水冲走了,有的被劈开折断了,有的烂掉了;还有的很幸运没有被折断,也没腐烂,人们认为它是有用之材,最终还是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是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没,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受到水中虫蛀之后,形成了山峰一样的形状,让喜爱它的人拿去制成了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的冲击,免遭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凉的江边滩头上,能够这样幸运的木头能有多少?要是它们不被好事、喜爱它们的人发现,而是恰好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砍伐了的,哪能够数得过来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有多少不幸的木头呢。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我家有一座长着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次我看到它,总觉得在它身上似乎有一种命运在起作用。再说,它在发芽抽条的时候没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的时候也没死,可用做栋梁却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并没有折断,也没烂掉,却未被人当作材料,没有遭受斧头的砍伐,而是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没有让种田的人当作柴火烧了,最终到了我的手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仅仅用偶然是无法解释的啊。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但是我之所以喜爱木假山,不仅仅是喜爱它的形状像山,而是还对它的形态有一些感慨;不仅喜爱它,对它我还含有一种敬意。看它的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端正庄重,很有气概。好像在用一种力量使它旁边两峰顺从它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神态庄重谨慎,威严挺拔,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虽然它们处在服从于中峰的位置,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没有一点逢迎、附和的意思,唉!这木假山,难道没有可敬重的地方吗?能不让人发出感叹吗?
小提示:苏洵《木假山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木假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洵所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先从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写起,后渐显寓意,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全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多用排比句,而句式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体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嘉祐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木假山记》作于嘉祐三年(1058年),苏洵从溪叟得到木山三峰,把它放在庭中,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得以纪念。
相关诗词
-
江城子·假山修竹隐蒙茸
假山修竹隐蒙茸。忒玲珑。似巫峰。竹外楼台、薄暝一重重。为数春星贪久立,苍藓上,印鞋弓。留仙裙褶晚来松。落花风。去匆匆。先把胭...
-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
-
林少穆丈出石庵相国书庐山记卷子书后
...舒,细字宛珠连。真韵澹逾即,古光深可扪。渊哉书意远,气如敷浅原。颉颃五岳形,吐纳九派川。知其心手际,涵抱气化元。适然写此记,意象宛肖焉。心神我已移,面目喜遇真。平生嗜八法,颇亦厌拘牵。安得万里景,归此一捥悬。行观海门潮,更袖岱岳云。登峰欲造颠...
-
客有遗子以假山石盆池者闻陈元发有石菖蒲作
瑟瑟风漪心为青,更窥崷崒眼增明。可怜一片江山样,只欠菖蒲十数茎。
-
过尹氏木兰堂咏木兰
骚人爱饮瀼瀼露,祗向木兰枝上枝。
-
减字木兰花·记曾相见
记曾相见,帘里惊鸿留一盼。待得重逢,腰瘦眉浓两病中。恹恹春闷,带一分愁偏有韵。恁地聪明,假作无情更有情。
-
齐天乐·梦中记得登山约
梦中记得登山约,风声雨声催醒。出郭浓阴,平堤新涨,此去柴桑村静。寺门深迥,剩满地苍云,马蹄不稳。人语吹来,重楼高倚万松顶。还向...
-
假山成戏作二首·其二
有意寻丹壑,无钱买白云。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远可游松子,清宜隐竹君。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
赠叠山王君海
但得栖身洞壑间,饫看山色只如閒。不知贵客缘何事,栲栲量金换假山。
-
游天平山记
...,若博若噬,蟠拏撑住,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