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小提示: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临淮观感,通过国土形势的纵览,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安政策,抒发了强烈的忠愤报国之情。上片描写了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北望中原,山河移异。金人南侵,举火宵猎,笳鼓悲鸣,几千年文化之邦沦为犬羊窟穴。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边境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痛心疾首。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痛快,为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名篇。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既痛边备空虚,尤恨南宋王朝投降媚敌求和的可耻,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张孝祥

张孝祥

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曾任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又任建康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知荆南兼湖北路安抚使,治有政绩,遭罢。乾道三年(1167)起知潭州(今长沙),后致仕归芜湖,卒葬建康。他的词作既有深厚的爱国思想内容,又有写景抒情、挥洒自如的作品。词风接近苏轼,气势豪迈,境界阔大。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